|||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闹着大学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我一直认为在当前中国的现实环境下,这是酸秀才们的自恋式叫嚣,不仅不可能,倒是有可能把中国的大学搞得更加混乱。最近,甚至更早,有人鼓吹校长职业化,而在8月24日,《光明日报》5版有文章“院长职业化是大势所趋”(李洪山,徐卫国),虽然所指是医院院长,但肯定有不少人依此会联想到,大学校长才应该搞职业化。职业化就那么好吗,不见得。至少从下面这一点大家可以马上看出来是不行的,即,若每个学校平均按7个校级领导计算,全国马上就有好几万厅级副厅级的职业官员,那才叫中华民族的悲哀。
那谁当校长呢,我这里建议,六十岁以上的学者、教授。与之配套的,就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青副教授当系主任或院长。简单易记的说法就是:三十岁做系头,六十岁当校长。
让六十岁以上的学者当校长有很多好处。
首先,能够保证校长必是优秀的学者。当一名老师、教授或学者熬到六十岁,他(她)是不是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有所造诣的学者那是一清二楚的,这完全可以避免那些不学无术的人靠其他的种种手段上到校长这个位子上。
第二,能够保证这位校长的人品是优秀的。大家一起共事几十年,这位六十岁的老人人品怎么样也是一清二楚的,在本单位,在学术界,在国内,在国外,甚至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如何,用至少二十多年积累的名声应该是可靠的。
第三,能够保证这位校长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果一位学者没有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团队,壮大自己的团队,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实验室,没有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学科,只是一个人干了一辈子,那也就没有可能管理好一个学校。
第四,能够保证这位校长可能是一位教育家。当这位学者在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上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应该有了些心德,其所积累的经验应该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在校长位置上再思考提炼定能够指引国家人才培养大计,特别是这样的学者校长或教育家一多起来,全国不同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状况定会大为改观,民族教育中兴人才辈出绝不会是不可能的。
第五,能够保证这位校长不会以权谋私,或者强占别人的成绩或成果。因为已经是有地位,有成果,什么都有了的学者,不会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和其他人争,也不会要其他人为其写文章,争项目。如果他在这个当校长的期间利用自己的地位去争取个院士或什么的,那么,至少他在六十岁以前就要把自己的简历做好,六十岁才开始做简历的话,肯定是来不及了,这就可以杜绝很多人以权谋私。
第六,能够保证这是一位低碳型的校长。 六十岁的老人了,贪、腐、甚至色应该不是大问题了,所以,我们纪委的劳动强度可以大量减轻,国家在人力物力上的消耗应该更少。此外,六十岁本来差不多就要退休了,换个新位置继续发光,不仅是其人生乐事,也是人尽其才的表现。
第七,不会怕丢官而不敢说实话,干实事。已经六十岁了,超过了提拔的年龄,不仅没有机会去当省政府某个厅局长,也没有机会像周济,陈竹,万钢一样当部长。所以,这样的校长才会在有生之年非常用心甚至死心塌地地在校长大位上干些有意义的事。更重要的是,不怕得罪人,不怕得罪上级,因为大不了干完一届就退休。
第八,六十岁的时候,如果身体不行,肯定也没有机会当校长了。所以,这个机制也会让教授们在紧张的教学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身体,否则,。。。
第九,。。。第十。。。
应该有很多好处,这里就不再列出来了。(有兴趣者可以加,可以砸)
与这个想法配套的,就是要保证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在系主任,或院长位置上。如今博士毕业2-3年也就三十岁,副教授职称。这个时候就给他在系主任或院长这样的位置加以锻炼,不行的话一届就下来,行的话,也就干到四十岁左右。有十年左右的锻炼和积累,是不是可造之才也很清楚了。当更多的年青人得到锻炼后,我们的未来就大有希望了。
让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在系主任或院长位置上锻炼可以避免正处在大好时光,应该干活的年青人没有活干,没有事做,或者不做事,只是去想办法拉关系。也正好利用年青人肯干,有冲劲,有思想的时候为科研,为学科建设,为教学,为学校多出力。可以说一举多得。在这种机制下,年青人没有什么可争吵的,倒有近20年的潜心学习和研究的时间,这样足可以使自己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或一代名师,更说不定在六十岁的时候还有机会做一届校长。
这个想法实现的唯一问题是退休问题,国家虽然是一刀切的政策,但只对大学校长开这个绿灯总比吵吵嚷嚷的去行政化好办的多。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