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探索内啡肽的奇妙之旅
陈谦 2024-5-13 17:02
董宇辉在直播时曾经说过:“打游戏、刷短视频当然很爽,但爽完后是极度的空虚;早起跑步、啃专业书当然很累,但累完后是满满的幸福。” 他所说的两种快乐很好的解释了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区别。 多巴胺 多巴胺(Dopamine)是大脑中一种自然分泌的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参与调 ...
2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机器经验直觉:一种可能的新的科学范式
罗敏杰 2024-5-13 16:49
最近新闻火出圈的AlphaFold,可以预测海量蛋白质的结构,以及预测蛋白质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让人大受震撼,让人感到一种不同于过去的新的科学范式的诞生,下面写点自己的想法: 我们将这种新的科学范式称为”数据范式“或者为了和过去的”人类经验直觉范式“比较,我们姑且称之为”机器经验直觉范式“。我们将人类对 ...
5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4):展望
祁贤 2024-5-13 15:21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4):展望 四、展望 近年来,特别是在应对CoV19大流行的过程中,对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大量实证表明气溶胶是许多呼吸道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大气污染等都是气溶胶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季节性也是呼吸道病毒流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多年的研究从环境 ...
5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3):病毒干扰现象
祁贤 2024-5-13 14:31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3):病毒干扰现象 三、呼吸道病毒间的干扰 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常见有若干种病毒流行。多种呼吸道病毒(常见的是 两种病毒 )次序或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的 共感染现象(coinfections) ,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共感染为不同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条件。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体,病毒 ...
10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2):季节性流行
祁贤 2024-5-13 13:39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2):季节性流行 二、呼吸道病毒的季节性和影响因素 早在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记载了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流行的情况。长期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温带地区多数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具有季节性波动特点 。流感病毒、HCoV和RSV主要在冬季出现流行高峰。HMPV、ADV ...
7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1):传播方式
祁贤 2024-5-13 09:57
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1) 注:本文已在《 江苏预防医学 》 2024年第一期发表。 摘要: 呼吸道病毒常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或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和社会发展。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播快、波及人群广,临床上也缺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特别是新 ...
11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今天的中国物理,赶得上上世纪美国40年的水平么?
热度 2 王涛 2024-5-13 09:11
上世纪五十年代,费曼和施温格通过重整化技术,解决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发散问题,使得美国物理学成为世界的中心,走上世界顶峰,直到今天。但是只要想一想,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物理还被西方无视,所以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这的确让人惊奇。所以和上世纪50年的美国物理比较,今天的 ...
8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2
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两个台阶
韩少鹏 2024-5-13 08:27
如果将来真的做出了能实现偶发的基本单元(类似晶体管),并且也能够集成为芯片,若依然是面型分布的,恐怕仍会有很大局限性,致使通用人工智能可望不可及。 怎么做到立体的三维结构依然是很困难的,在当前世界,能做到这些的只有自生长形成的大脑。从上至下直接制造恐怕难以实现,而从下往上制作则需要依赖自生长结构, ...
3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对2001年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大会一篇投稿论文的评审意见
武夷山 2024-5-13 06:42
对 2001 年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大会一篇投稿论文的评审意见 武夷山 8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July 2001 Extended Abstract for Review Abstract No. 15&nb ...
6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是中国科学难以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热度 4 王涛 2024-5-12 20:21
这个题目是老生常谈,很难谈出新意。但是问题就在于,怎么谈,很多人都无法把二者区分开,因为在他们看来两者似乎关系非常紧密,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无法分开。很多人,甚至许多专家,都是从技术的角度谈科学,这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当下的一些做技术的,完全不懂科学,然后就信口胡言乱语,这是非常 ...
724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