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你是否见过小麦花?

已有 10541 次阅读 2015-4-29 12:02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小麦农民野花牵浓

你是否见过小麦花?

每一个童年都有风中摇曳的野花,每朵野花盛开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最近看了一期《森林与人类》出的“野花中国”,尤其是读到童年的野花的时候,勾起了我太多的回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童真的年代,抛却繁忙,竟忍不住停下来写点东西。

小麦花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野花并不陌生,春天一到,田野间、地头上,各种野花依次盛开。它们没有鲜艳欲滴的娇艳,没有仪态万种的婀娜,也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它们平凡而朴实,默默的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它们的名字,隐隐约约从母亲口里得知当地的俗名,牵牛花、狗尾巴花、赖赖毒、蒲公英,更多的花儿母亲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小学的自然老师,知道的相对多些,那个时候好想有个老师能够带我们一同出去,寻找野花,能够美美的记住它们的名字!

  “小小牵牛花呀,开满竹篱笆呀,一朵连一朵呀,吹起小喇叭”小伙伴们,不知你们是否记得这首歌。那时,我们上完音乐课,就迫不及待的奔向田野,谁先发现牵牛花,谁就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就可以在小伙伴们中间自由的炫耀,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有谁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和满足!可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我们成了一批不务正业的坏小子。手中的牵牛花,更是成了课堂上罚站的“铁证”。习惯批评和数落的这帮“坏小子”对于这点处罚早已司空见惯,只是可惜了那些被没收的牵牛花。依稀记得你那委屈的泪水,流过稚嫩的脸颊。老师说,你反省的最深刻,其实我知道你是痛惜那些被没收的牵牛花。

牵牛花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上了中学,开了生物,相比小学我们的知识储备有了质的提高。依旧是原来的田野,依稀是那熟悉的身影,我们从原有的野花中找出许多新的名字。每发现一种就感觉发现了新大陆,向妈妈展现自己的发现,并恳请爸爸锄头下留情,放这些野花一条生路。田地里的野花阻碍了小麦的生长,不管多漂亮,都要被移除,它们只能在路边无人关注的地方盛开。那时候的我,虽然懂事,可是依旧憎恨地里的小麦,我从来没有看到它开花,反而它的存在影响啦野花的盛开。当时就想,没有小麦,全是野花,那该多美啊!突然之间,似乎有获得了一种满足感,野花虽然遭到排挤,但是人家花儿漂亮,小麦占据着优势,可是不开花。小麦究竟开不开花,按照生物学上的常识,它应该开花,可是没有人见过小麦花,就连一辈子在地头上耕种的爷爷也不知道小麦会开花。当时出于对小麦的“偏见没有过多的在意。

牵牛花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升了高中,贪玩的本性没有改变,各科落后,唯有生物,或许是从小亲近自然的些许补偿吧。一次生物课上,不经意间,我发现了小麦花的秘密。

  昙花一现,你认为昙花是最短命的花吗?当昙花花渐渐展开后,过12小时又慢慢地枯萎了,整个过程仅4个小时左右。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实际上,小麦花要比昙花短命的多。在正常天气,小麦上午开花最多,下午开花较少,清晨和傍晚很少开花。一朵花的开花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小麦花集中着生在麦穗上,按一定方式排列,整个麦穗是小麦的复花序。麦穗有一主轴,周围生出许多小穗,每个小穗基部有2片坚硬的颖片,颖片之内有几朵小花,一般基部的23朵花能正常发育,上部的花往往是不育花。

  突然有一阵酸酸的感觉,于是没过一段时间,就询问家里小麦张多高了,几次之后,妈妈忍不住唠叨啦“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终于等到小麦的花季,这次我要寻找小麦花。一个早上的蹲守,一个个的排查,我终于看到了期待的小麦花。那一刻,我的眼泪竟然忍不住流淌,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小麦花,默默的坚守,默默的付出,无人问津,无人知晓的小麦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886096.html

上一篇:鸟中四不像误入“歧途”
下一篇:动物的启迪:毕业季不再迷茫
收藏 IP: 203.187.185.*| 热度|

25 付丹丹 赵建民 杨正瓴 朱晓刚 刘全慧 徐晓 郑永军 邹桂萍 赵美娣 韩枫 鲍博 李志俊 刘光银 李土荣 翟自洋 陈筝 pppoe201 eat wangqinling zhaorzh rosejump bio2015 chenhuansheng dulizhi95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