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米亚半岛?黑海的领结。
因为专业原因,我算得上是地图使用的高频人群,甚至有一定的地图依赖。中学时代,趴在中国地图挂图上,和同学比赛谁先找到一个陌生地名也是一大乐事。即使后来曾在中学任教过,我仍然对克里米亚所知甚少:位于亚速海和黑海之间,世居的鞑靼人其实就是我们的塔塔尔族。还有,二战结束前俄英美等领袖私分世界的雅尔塔会议就是在这召开的。
2月以来,克里米亚是全球焦点,塞瓦斯托波尔、辛菲罗波尔等地名反复出现在各种新闻中。但是它们在哪我一片茫然。查地图去!
结果却让人唏嘘不已。
百度地图是最通用的网络地图之一。把克里米亚半岛调到桌面大小,百度地图上一片空白,只显示了海洋和陆地。这与大多数中文网络地图的定位是一致的,面向国内公共服务的电子地图。
再看看国家背景最强的天地图。克里米亚显示为克里木,想必是来自俄文的旧译Krymsky。已经显示出新闻中的焦点城市,海岸线比百度地图细致得多。还有引人注目的水印标记。
试试Google Maps.相近的比例尺下,Google标注的城市更多,城市名称双语显示,——是否显示为汉语取决于使用者的首选项。陆上交通线标记了代码,甚至还显示了海上航线。海岸线比天地图更精细,小面积岛屿和湖泊也首次出现。
显然,对克里米亚来说,工信部、武测和若干位院士支持的天地图表现远不够好。一方面是我们使用者对服务商刺激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在信息收集和共享上的滞后。
整整10年前,第一次和国外同行野外在新疆、内蒙工作。我去图书馆借工作区1:5万的地形图,涉密资料。当时,需要导师签章、提前和图书馆电话确认。拿到图时被千叮咛万嘱咐不得扫描复制,万一丢失及时报备,后果自负等等。但在野外,赫然发现国外同行手中的竟然是1:2万的俄文地形图,我们只得把1:5万地形图藏了起来。他们告诉我,这些大比例尺地图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而他们来自日本。
马航飞机失联暴露了我们信息收集上更多的短板。中文报道最多的是家属的反应,领导的反应,专家的臆测。而用专业报导迫使马航和马政府逐渐披露细节的全部是国外媒体:冒名登机乘客最先美国披露,五角大楼查数据否认客机爆炸,华尔街日报披露飞机失联后曾连接卫星,路透社曝光飞机转向,NBC披露转向发生在最后通话前等等。我们媒体不能专业严谨地推动真相披露,而专家对卫星影像的解译、地震波定位等等也与事件毫不相干,就连马来西亚政府提供的核心信息还需要经过美国中转。
最早提出“数字地球”的是美国副总统戈尔,我们接手鼓噪了很多年。然而,从政府到媒体,搜集信息的视野、能力都全面落后,发布信息的方式、诚意尚待改进,倒是控制信息的手段愈发精致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