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岩论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ugj     眼见为实, 眼见未见得实!

博文

512汶川地震的十大悬疑

已有 8172 次阅读 2009-6-30 22:32 |个人分类:地学课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震, 汶川, 512, 同震形变

为了在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区)开展更深入的地质调查,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区调所、生态所、四川省地调院、川西北地质大队等单位派出的50余位地质专家组成了龙门山地震带汶川地震同震破裂变形专题考察组,重点对北川—映秀断裂、安县—灌县断裂的同震破裂变形特征、地震地质灾害与次生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及野外观察记录。

考察中,专家们充分交流,相互切磋,取得丰硕成果,但有一些问题仍令专家们迷惑不解。

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了很多令人震惊的同震地表破裂变形:地表压性冲断面、拖拽张性断层、快速滑移的擦线、雁行张裂面、墙体共轭X型剪裂、柱体右行旋转变形变位、山体成带崩塌、路面及河床抬高与改道、路面S形畸变等。这些变形,许多只能在教科书里查阅,现实中甚为少见。从都江堰到映秀,从汶川到江油,从北川到青川,专家组一路风尘,跋山涉水,提出了大量与汶川特大地震的特性和发生机理有关的地质科学问题:

一、汶川8级特大地震,为何在地壳水平位移速率极低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

二、受上地壳或下地壳应力状态控制,还是受深部软流圈活动控制,是由自西而东推挤和断层错动引起,还是由西部缩短、隆升和破裂引起,或是受由南东到北西挤压应力影响所引起?

三、地震破裂沿映秀-北川长达300千米,灌县-江油断裂长80千米,以及北东端的平武-青川断裂发生,如何能在80秒的瞬间克服巨大阻力发生滑移,又为何最大滑移量(>10米)不在震中附近而远在北川?

四、现大多观点认为,5·12地震震中位于映秀断裂带南段的西侧,震源深度10千米~l6千米,沿映秀-汶川及灌县-江油两断裂,同时呈单极多点向北东破裂扩展,并触发了平武-青川断裂发生右行滑移,一年多来仍余震不断(累计达5万多次,最大震级为6.4级),但为何地震不向南西传播扩展?

五、如属主震-余震型,又为何未发生7级余震?

六、目前己调查的地表地震破裂带,为何有的可见逆冲和右行滑移,有的则主要表现为逆冲或右行滑移?

七、据擦痕观察,有的为先逆冲、后右行滑移,或先右行滑移、后逆冲,而未见斜冲擦痕;据地表所见,为何有的地震破裂带可见线型断裂,有的则仅见破裂和 “喷射式”及“抛掷式”崩塌?

八、地震破裂带大多在古断裂附近发生,为何大多不能完全复合?

九、在映秀-北川及灌县-江油两断裂之间的南段,为何又发育有多条新生破裂?

十、地下流体和地表水滲透,是否与发生或诱发汶川地震有关,本次地震有无震前征兆?

上述问题无疑是对汶川强烈地震的全方位深层拷问。这些问题的提出,给地学工作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随着对这些课题的深入研讨,汶川强烈地震的神秘面纱,也将由地学工作者次第掀开。

组成如此强大的专家组,考察同震破裂变形,这不仅是地震领域甚至是地质领域的一件大事。面对震惊世界的汶川强烈地震,作为解决地球深层次问题的地学工作者的确应该勇立潮头,扮演旗手先锋的角色。独具慧眼的专家们不仅在现场看出了些“门道”,而且敢于通过切磋碰撞“问道”。那一个个课题,不是一道道“坎”,而是一扇扇“窗”,推开那一扇扇“窗”或者捅破那一层层“窗户纸”,便可云开雾散,天光乍现。

陶行知老先生有一段顺口溜: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语,你不问它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虽然人类的认知始终是有限的,但我们深信:随着那些问题的一一破解,有一天我们是可以理直气壮对地震说“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739-241216.html

上一篇:80后,好样的!
下一篇:亚洲第一大铁矿变大戏法及价值几何
收藏 IP: .*| 热度|

11 李务伦 杨学祥 李小文 鲍得海 刘玉平 鲍博 王号 陈国文 苗元华 王立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