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岩论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ugj     眼见为实, 眼见未见得实!

博文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拔旺矿床勘查突破历程与启示

已有 1899 次阅读 2024-9-26 18:21 |个人分类:话说找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褐铁矿点,南北向乎?→铁帽,锡石重砂作证→原位氧化矿,有根→锡-锑-铟多金属原生矿,东西向也,南倾,西侧伏!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拔旺矿床勘查突破历程与启示

刘继顺 2024-09-26

 

从广西瑶乡南丹,顺刁江南东下,将至金城江区河口屯处,折转刁江支流古郎河,往北溯流而上,来到一个叫做拔旺的小村庄。此庄东600-700余米海拔标高的山坡上,静静地躺着一处褐铁矿点。此铁矿点,恰处于世界级丹池锡-锑-铟多金属成矿带南部之五圩矿田西侧外缘,疑似于那个火热的全民炼铁时代的1958年,就已为人知。

 

1966年,有地质队对此开展过地质调查,留下了褐铁矿点的储量报告。只因规模太小,1:20万幅区调报告觉得,不值一提。

 

1980-1983年,地质勘查人员,籍重砂和土壤测量,赖剥土、探槽、浅井、平硐和浅钻工程,发现除铁锰外,还有单样达锡、铅、锌、银和锑工业品位要求,重砂测量有锡石等重矿物。这些褐铁矿-锡-锌多金属矿石,全部为氧化矿,似乎薄薄地躺在山坡上角砾状灰岩之溶沟内,以至于有人认为乃古水系堆积型。“没有根“,就是“没有根”,他们留下了一句“矿床的远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话后,便沮丧地下了山。

 

虽说此系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内锡石矿化的首次发现,且属裸露于地表的锡矿化,理应是极其重要的找矿线索,可不知为何,人们却是选择性地遗忘了。

 

此后五圩矿田箭竹坡ZK300-1孔发现锡石矿化,已经是30年后的2013年,且是在距地表580米之下的深处发现的。直至2016年,还有论及五圩矿田成矿分带性及成矿模型的皇皇巨著,选择性地略去了拔旺的锡石矿化,而为了成矿模型的完美,突出了拔旺的锑矿化。

 

下面,刘继顺(2024)将从拔旺褐铁矿点出发,简述锡多金属矿铁帽,原地氧化矿,混合矿至原生锡多金属矿的发现历程。

 

一、拔旺矿区位置与交通

拔旺矿区,位于广西区河池市金城江城区250°方向,直距约28km处,河池市五圩镇拔旺村境内(107°49′35″~107°50′45″E,24°35′45″~24°37′45″N,4.45km2)(图1)。

图1.jpg 图1.五圩矿田拔旺矿床交通位置图

拔旺村南面有村级公路经过,约 6km处 的 G323 国道,至金城江城区约 45km。矿区属构造-岩溶之溶岭-谷地地貌区,四周高,中间低,南西部有NW向的山间谷地。主山脉走向东西,海拔标高+1015m至+240m,自然坡度10°-80°。矿区植被发育,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沟谷纵横,溪泉发育。河溪有古郎河、五圩河、刁江、内翁沟、平桃沟等。古郎河源于河池市河池镇梅岭村的那尧屯,从NW流往SE,经梅岭、拔旺和那余三个村,于那余村河口屯,注入刁江,全长81.35km ,集雨面积49.85km2。拔旺村段河床海拔标高250-270m,河床宽3-12m,水深0.5-1.5m,洪峰水位275m海拔标高,矿区最低平硐标高均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5m以上。

 

二、拔旺矿床勘查与开发史

(一)从褐铁矿点勘查(1966年),到锡-锌氧化矿的发现(1984)

 

拔旺村东面山坡上的褐铁矿点,何时发现并见诸文献中,尚不清楚。刘继顺(2024)推测,有可能发现于1958年那个火热的全民炼铁时代。

 

1966年,广西第四地质队,对拔旺褐铁矿点,开展了地表调查和资源量估算。潘其云和洪家栋,于1967年2月,编写并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县河池公社拔旺褐铁矿点储量报告》,并认为属氧化淋滤而成的氧化铁矿化。      

 

1966-1970年,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开展了1:20万东兰幅区域地质与矿产调查,于1971年1 月编制并提交了《东兰幅G-48-36 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矿产部分》。报告将拔旺地区,划归为五圩硫化物-多金属成矿远景区(I1),但未提及拔旺褐铁矿点。

 

1967-1978年,广西第九地质队,先后4次对拔旺地区,开展了1:2万和1:2千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2.5万重砂测量和1:1万地质草测,圈定了数处铅-锌-锑异常、2个褐铁矿体和1处辉锑矿化点。

 

1980年2月-1983年7月,广西第七地质队,对拔旺地区开展了普查找矿,投入了地形地质测量、土壤铅-锌-锑化探扫面、重砂锡-砷-银矿测量、钻探1069m(6个浅孔)、平硐坑探170m(PD501/海拔标高634m)、浅井探187m、槽探5692m3和剥土等,发现拔旺村东侧山坡上的褐铁矿露头点,含有锡石、菱锌矿、褐铁矿和软锰矿及其氧化残余的闪锌矿、黄铁矿与菱铁矿重砂矿物,属于铁帽矿点,圈定了锡多金属矿体1个(表1);在拔旺村南部,发现有辉锑矿化露头1处。1984年6月,吴培亨等编制并提交了《广西河池市五圩多金属矿区拔旺矿床初步普查地质报告》。报告认为:拔旺矿体,位于五圩背斜西翼,赋存于角砾状灰岩褐铁矿带中,长420m,宽7-68m,斜深23-40m,厚3.2-28m,单工程平均含锡0.328%、铅0.558%、锌1.848%、银118.7克/吨;辉锑矿化露头呈脉状,产于上石炭统白云质灰岩的层间破碎带中,视厚度0.1-0.16m,延深105m,含锑3.45-17.049%。报告经审查,批准的J1矿体表内D级锡金属466.2吨、铅金属793.1吨、锌金属2626.4吨和银16.87吨。

表1. 拔旺矿床矿石光谱半定量化学成分表(%) 表1.jpg

来源:广西地质局第7地质大队(1984)

 

这是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内锡石矿化的首次发现,且是裸露于地表的锡矿化,本应是极其重要的找矿线索,本应成为良好的追根溯源标志。可遗憾的是,经槽探、井探、坑探和浅钻工作,未能发现原生矿体(无法判定拔旺铁帽有无矿根,或矿根在何处),第七地质大队认为其矿床远景只能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便将其束之高阁。这一搁便是30年。五圩矿田箭竹坡矿床ZK300-1孔发现锡石矿化,却已是30年后的2013年,且是在距地表580米之下的深处发现的。直至2016年,还有关于五圩矿田成矿分带性及成矿模型的皇皇巨著,选择性地略去了拔旺的锡石矿化;而为了成矿模型的完美,则突出了拔旺的锑矿化(如陈毓川等,1993,图6;如赵京等,2016,图2)。

 图2.jpg

图2.五圩矿田成矿分带(赵京等,2016)

1.汞-砷-锌-锑多金属矿; 2.铅-锌-锑多金属矿; 3.锌-锑矿; 4.锑矿;5.汞-砷矿;6.汞矿

注:本图将拔旺矿床仅视作辉锑矿点是不妥的。

 

(二)艰难的探索:从氧化矿增储与开采,至原生矿线索的发现(1985-2016)

 

1987年-1991年,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了1:20万东兰幅地球化学扫面和1:5万九圩幅区域地质与矿产调查,黄宏伟等于1991年提交了《九圩幅G-48-132-B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初步建立了五圩背斜及其西翼拔旺地区的构造-矿化样式(图3和图4),并将拔旺矿区,划在I1五圩硫化物-多金属远景区内,并明确地将拔旺矿床标示为锡-铅-锌型。

图3.jpg 图3.中古郎-板凳图切剖面图(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黄宏伟等,1991,1:5万九圩幅)

 图4.jpg

图4. 五圩矿田各矿床剖面示意图(广西地质7队,转引广西地矿局区调队,1:5万九圩幅地质报告,1991)。1.三叠系,2.二叠系,3.石炭系,4.D3榴江组,5.D2东岗岭组,6.D2纳标组,7.推断花岗岩,8.正滑断层,9.断层,10.泥岩,11.硅质岩,12.泥灰岩,13.扁豆状灰岩,14.泥质灰岩,15.断裂。

 

1993年,陈毓川等出版了《大厂锡矿地质》,论及五圩矿田时,在矿点分布图上,将拔旺列为锡多金属矿点(图5)。可在论述五圩矿田的成矿分带与成矿模式时,认为五圩矿田以背斜轴部为中心向边部,表现为中-低温热液型含Sn的Zn-Sb-Ag-Pb多金属矿化 (箭猪坡矿床),经 Sb-多金属矿化 (三排洞、芙蓉厂)和Sb-As矿化 (芙蓉厂、水落),至矿田外围的低温Hg矿化带的正向分带性(陈毓川等,1993)。在此,他们将已发现锡石和铁闪锌矿的拔旺矿床(广西第七地质队,1984),无意或有意地忽视掉了,划归于锑-砷-汞低温矿化带(如图6)。

 图5.jpg

图5.五圩矿田地质及矿产分布图(据陈毓川等,1993;转引自梁婷等,2014)

1.正断层,2.逆断层,3.背斜,4.向斜,5.地质界线,6.钴-钼矿,7.锡多金属矿,8.含锡银锑多金属矿,9.锑矿,10.砷-汞矿床,11.汞矿床(点);T-三叠系;P-二叠系;C-石炭系;D-泥盆系。

 图6.jpg 图6.五圩矿田矿床分带示意图(据陈毓川等,1993;转引自梁婷等,2014)

1.中三叠统;2.下三叠统;3.上二叠统;4.下二叠统;5.上石炭统;6.中石炭统;7.下石炭统;8.上泥盆统榴江组;9.中泥盆统东岗岭组;10.中泥盆统纳标组;11.下泥盆统塘丁组;12.推测隐伏花岗岩;13.地层界线;14.矿化分带界线;15.矿体;16.断层;I.W-Sn 矿化带;II.含 Sn-Ag-Sb 多金属矿带;Ⅲ.Sb-As-Hg矿带。

注意此图略去了拔旺矿区存在锡石的事实。

 

1994年,成都理工学院的蔡建明等,对五圩矿田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于1995年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但没有涉及拔旺矿床(蔡建明等,1995)。

 

2004年,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玉启红发表了《广西五好多金属矿床外围找矿方法探讨》学术论文,认为五圩矿田由西向东构成了水落、三排洞和箭猪坡三个成矿带,发育充填型、充填交代型和沉积型矿体,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纳标组泥岩和泥灰岩,完全无视了拔旺矿床的存在及其围岩石炭-二叠系的含矿性。

 

2004年,耿文辉等发文称:“总体上看五圩矿田以锑、铅、锌矿化富集为主,锡的富集度较低。该区新一轮找矿应集中在背斜的南北两端”。“初步认为,拨旺地段是找矿有利地段,位于矿田西北角,五圩背斜西翼,北西向断裂发育,出露地层以石炭系为主,次为泥盆系。化探扫面发现有Sn、Cu、Pb、Zn、Ag、Sb、As组合异常,地表已发现有含锡铁帽和锡多金属矿点”(耿文辉等,2004)。这是第一篇提及拔旺矿床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学术论文。

 

2005年2月21日,宜州市泰和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和公司),通过先到先得方式,首获《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铅锌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许可证(勘查面积5.85km2),先后委托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四川地质矿产局101地质队、辽宁省第九地质队、广西区310核地质大队、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和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等勘查单位,开展了矿产勘查工作,并对探矿权进行过10次变更和延续。最先是评估地表的褐铁矿资源,以便办理露天采矿证。

 

2005 年 6 月,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李万祥、杨理和吴平等,受托编制并提交了《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铁矿普查(大坛坡矿段)地质报告》。经核对,所谓的大坛坡矿段,就是前人所指的拔旺褐铁矿点,或拔旺多金属矿。以此报告,泰和公司申请将“探矿权转采矿权”。

 

2005年12月30日,泰和公司以探转采方式,获得了“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多金属矿“采矿许可证,并在露天开采氧化铁矿的同时,变更了扣除采矿证范围之后区域的探矿权证。

 

2008年3月、2010年10月、2014年4月,泰和公司为了办理采矿证的延续,分别委托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广西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和广西南宁金巨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先后提交了《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评审备案,认定累计查明原矿资源量51.3万吨和净矿资源量12.3万吨,平均TFe品位47.85%,伴生锌金属1714吨、锡金属151吨、银金属4051吨和铅若干,认为矿床属于风化残积型。最后一次资源储量核实,投入了1:2000地质修测、浅井探和采空区测量等工作,顺利地获得了新采矿证,有效期变更为2014年12月10日至2020年5月10日,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矿种为铁、锌和银矿,开采规模5万吨/年矿石,开采面积0.1283km2,开采标高+726至+640m。

 

2009年-2012年,广西区地质勘查总院承担了1:5万九圩幅等6个图幅共1880km2面积的锡多金属远景调查,概略检查了坡平、平峒山、板才-龙马、北京坳、拉塘、大屯、拉塘、红沙等铜、锑、铅锌多金属矿点及异常区,评价了15个矿点、矿化点和异常区,重点检查了坡平、平峒山、板才等3个锑铅锌矿点,并发现了较好的矿体(矿化体),经钻探验证的平峒山锑多金属矿点,获锑金属资源量(334)3051.80吨。廖开立、晏成和李巍等编制并提交了《广西南丹-河池地区锡多金属远景调查成果报告》,建立了整个测区主要矿种的区域找矿模型,将测区划分为3个成矿远景区,圈定了找矿靶区6个。但遗憾的是,本次锡多金属远景调查,并未将拔旺矿区列入调查对象。

 

2011年7月至12月,泰和公司委托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运用了槽探、老窿调查和钻探等,对Ⅰ号锡锌矿体的浅部投入了勘查工作;对探矿权中部近南北向顺层断裂F3开展普查工作,运用了地表槽探揭露、浅部老窿调查等少量探矿工程,发现了Ⅱ-1、Ⅱ-2和Ⅱ-3 号三个小规模锡-锌矿体。

 

2012-2015年,桂林有色矿产地质研究院承担了“广西找矿突破战略工作及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的接替资源勘查项目。2013年于五圩矿田箭猪坡矿山,实施的ZK300-1孔,首次揭露到了原生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锡石-石英脉矿体(孔深580m处,海拔标高-180m,锡最高品位0.98%,真厚2.17m;平均品位锡0.65%、铅0.56%、锑0.73%和银46g/t);接着实施的ZK300-2及至308线的钻孔,发现锡多金属矿脉延深到-300m至-400m海拔标高,实现了五圩矿田原生锡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徐文杰等,2017;胡乔帆等,2020;刘伟等,2022;图7)。

 图7.jpg

图7.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箭竹坡矿床。A)见锡多金属矿体的6个钻孔分布平面图,J130号矿体为锡多金属矿体(刘伟等,2020);B)300勘探线剖面图(刘伟等,2022);C)锡石-石英脉矿芯,ZK300-1孔(徐文杰等,2019)。

 

2015-2017年,鉴于拔旺矿区,地表氧化矿开采殆尽(最终至2016年下半年停采至今,采矿证于2020年到期后也未续办),急需寻找到新的可采资源,特别是原生可采矿来摆脱资源危机的严重局面。拔旺矿山,委托了辽宁省第九大队开展了地质勘查工作(邵帅,2017;注意:文中将拔旺矿区称之为大象岭铅锌矿)。

 

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从评价氧化矿露天采场开始,经测量发现,该地表氧化矿体基本采尽,采矿标高为726- 620m (普查时的探矿平硐PD501海拔标高为634m),形成的采空区呈NE向分布,恰如沟谷一般,总开采矿石量近100万吨(图8)。 图8.jpg

图8.五圩矿田拔旺矿床氧化矿露天开采范围及各平硐分布的卫星影象。

 

1.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氧化矿调查发现:

1)含矿层——南丹组上亚段角砾状灰岩系:呈N E 向展布,地表出露长约430m,宽180m,棱角-次棱角状灰岩角砾,大小不一,杂乱堆积,被钙质胶结后,颇似岩溶角砾岩,地表氧化矿体堆积于上。

2)控矿断裂——F1顺层断裂:近SN走向,往W倾,倾角50°,顺层产出长 650m,宽数至数十厘米不等,于角砾状灰岩接触处变宽;带内断层泥及层状灰岩角砾发育;地表堆积氧化矿体SW端,被F1所截而终止(图9)。

 图9.jpg

图9.五圩矿田大象岭铅锌矿(即拔旺矿床)地质略图(邵帅,2017)

1.上二叠统四大寨组冲头段;2.四大寨组改交段;3.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南丹组上亚段;4.南丹组下亚段;5.角砾状灰岩;6.露天矿采空区;7.地质界线;8.断层及编号;9.产状

 

3)锡多金属褐铁矿体特征:呈水平条带状NE向展布,NE端止于角砾状灰岩结束处,SW端止于F1 。矿体地表长420m,深部控制长159m,最大斜深 23-24m,矿体横断面呈V 字型,近地表垂厚3. 2-8. 4m,最厚19. 1m,平均厚6. 82m,水平宽度7-68m,一般宽28m。矿体含锡最高1.674%,平均0.328%;含铅最高1.798%,平均0.558%;含锌1.243%-2.295%,平均1.948%;含银最高255g/t,平均118. 7g /t。

4)矿石特征:矿石由水云母、石英、褐铁矿、赤铁矿、 黄铁矿、黑锌锰矿、软锰矿、异极矿,少量锡石和重晶石等组成。褐铁矿多呈脉状、网脉状和条带状,有时则呈黄铁矿假晶产出。黑锌锰矿呈自形-半自形板柱状集合体,不均匀混在褐铁矿中或孔穴中。软锰矿呈皮壳状,细小钟乳状、葡萄状等集合体,分布在不规则孔洞中。异极矿呈自形板柱状,多分布于孔洞中。矿石呈土状和致密块状。致密块状矿石具胶状结构,假晶结构、显微隐晶质结构和显微鳞片结构,条带状和多孔状构造。

5)围岩特征:矿体产于南丹组上亚段的角砾状灰岩中,与围岩界线清楚。围岩蚀变简单,为团块状、微脉状、细脉状和网脉状方解石化;矿体围岩溶洞较发育,矿石往往充填在溶洞内。

 

经分析,F1与角砾状灰岩接触部,与矿体关系最为密切。该氧化矿基本上未经运移,为原地堆积所致,其深部应有隐伏矿。于是在其下部558m标高,设计了一个探矿坑道(即现称的PD1平硐),结果发现了原位的氧化矿石。

 

2.海拔标高558m平硐探矿成果

原位氧化矿石矿体,受F1 和角砾状灰岩共同控制,呈不规则囊状产出(图10),沿F1延长60余米,穿脉中最大水平厚度达29m ,东西向最长43m。穿脉中取样分析,含Pb 0.049%-1.30%,Zn 1.3%-21.62%,Ag18. 0g/t-330 g/t,Sn 0. 21 %-0. 29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顶板为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夹硅质岩,底板为巨厚角砾状灰岩夹块状灰岩。矿体剖面呈V 字型,中心轴向为NE,V字型的尖端处产状总体较陡,局部近直立。坑道所揭露到的矿体均为氧化矿,矿体的上部与地表露天开采的矿体根部位置一致,围岩角砾状灰岩断面的形状均为V 字型,矿体往深部,很有可能转变为原生的块状硫化矿石。

 图10.jpg

图10. 五圩矿田大象岭铅锌矿(即拔旺矿床)558中段矿体断面示意图(邵帅,2017)

1.中厚层状灰岩夹硅质岩;2.角砾状灰岩;3.矿体;4.断层及编号;5.坑道;6.产状

 

3.文末结论为:1)经深部工程验证表明,原露天矿基本上未经运移,为原地堆积,其深部具有隐伏矿。2)矿体分布在NE向古河道内,目前地表出露和隐伏矿体总长度已达500m。3)近S N向层间构造 F1 与 N E 向古河道的交汇处,控制了矿体的产出。4)矿床类型为古岩溶层控型铅锌矿,找矿标志为具溶蚀现象的角砾状灰岩,近SN向的顺层断裂和褐铁矿化(铁帽)。5)预测矿体向深部会有较大的延深,会发现原生块状金属硫化物矿石,矿体规模也有变大的可能性,建议勘探线的布设方向宜采用SE向。

 

辽宁第九大队本次勘查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发现了原位的氧化矿,证实表露褐铁矿体不是迁移堆积体,而是有根的铁帽,具有重要找矿意义,这一认识坚定了人们在本区找矿的信心;发现氧化矿体呈NE向产出,而非近SN向,认为矿体产出受NE向古河道的控制,致使探矿工程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差,错失了找矿突破的良好时机。

当然,后来经工程证实,拔旺矿体受近EW向断裂控制,且矿体往南陡倾,往西侧伏。

 

(三)原生锡多金属矿找矿突破,坑采开发阶段,2017年至今

2017年7月-2019年12月,泰和公司委托广西区310核地质大队(后并入广西区区域地质调查院),在辽宁第九地质大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拔旺采矿权区及其外围探矿权区的普查工作。

 

通过全区地质填图和坑道调查发现,PD01所揭露到的原位氧化矿体(命名为I号矿体),实质上呈近东西向展布,受近东西向断裂(即F5)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决定以I号矿体作为勘探的重点。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I号矿体显示出EW走向展布,且往南陡倾而往西侧伏越来越明显,I号矿体深部往西侧伏延深,已超出矿权区的西界。

 

2018年8月,为了申请探矿权扩界,泰和公司组织吴平和蒋征林等,编制并提交了《广西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锡锌矿普查报告》。本次勘探突破了找矿经验和理论束缚,于东西向F5中发现了Ⅰ号锌-锡矿体。这是五圩矿田首次发现东西向的工业矿体,突破了五圩矿田南北向构造控矿理论,为五圩矿区的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借鉴。2018年11月,本普查报告通过了评审备案,以此为依据所提交的探矿权扩界申请,得到了批准。

 

2020年3月,蒋柏昌和蒋征林等编制并提交了《广西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锡锌矿详查报告》。在2017-2019年期间,总共投入了1:1万和1:2000地形地质测量、槽探、钻探2941.41 m(19个钻孔)和坑探3733.45m(PD510、PD454、PD410、PD370、PD345和PD282六个中段)等工作,查明I号矿体受F5控制,近东西向展布,平面上呈透镜体状、哑铃状和藕状,剖面上呈往西歪斜侧伏的不规则柱状,沿倾向(深延方向)基本连续,产状为172°-182°∠76°-82°。在各中段平面上,控制矿体长约40m-87.95m,斜深>730m,厚0.63-25.95m(平均厚9.19m)。矿石含铅0.05%-0.16%,含锌0.49%-33.73%,含银5.55 g/t-478.70g/t,含锡0.05%-4.34%。截止2019年12月30日,探获(332+333)矿石资源量65.67万吨,锌4.213万吨(锌平均品位6.42%),锡4248吨(锡平均品位0.65%)。本详查报告得到了自治区储委的评审备案。

 

2021年3月,湖南省地质院报道,湖南省地调院基础油气地质分院2020年10月承担了“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锡锌矿边深部勘查”项目,至2021年3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确定了2个找矿靶区,将利用物探手段,对两个找矿靶区进行探测。

 

2022年7月5日,广西自治区地矿局副局长黄宏伟听取了拔旺矿区地质概况、成矿特征及找矿成果,并进入+280中段的窿道察看。通过观察矿体的赋矿层位、矿体及围岩特征后,指出矿体赋存于二叠系碳酸盐岩内,与围岩截然分界,为岩溶充填型。

 

2022年11月25日,泰和公司,以探转采方式获得广西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拔旺矿区Ⅰ号矿体锡锌矿采矿许可证,开采面积0.1755km2, 有效期至2030年3月25日。

 

2023年10月23日,采矿权人变更为河池市泰和矿产品有限公司,采矿证号、开采面积和有效截止期均不变。目前,采选厂建设基本完工,并正常生产中。

 

2024年7月16日,对于拔旺矿区Ⅰ号矿体外围,泰和公司,获得《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铅锌矿勘探(2000坐标)》变更的勘查许可证(证号T4500002008063010009101,勘查面积2.47平方公里),有效期至2027/2/21。

 

二、拔旺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拔旺矿床位于华南地块右江成矿区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内。

右江成矿区,在构造单元上称右江盆地,系4条区域性断裂(紫云-都安、凭祥、哀牢山-红河与师宗-弥勒-盘县断层)所围限的菱形块体(图11),拥有四大世界级的大厂、个旧、蒙自和都龙锡-银-锌-铜-铟-铅-锑多金属矿田。在右江盆地内,前寒武系仅出露于右江盆地西南缘。寒武系至志留系自东至西(南宁-德宝-马关)由深水相复理石,往斜坡盆地相碳酸盐,再往浅水相白云岩过渡。早古生代花岗岩及其矿化仅见于右江盆地东南缘(图11)。在右江盆地东南部,广泛发育的泥盆系-三叠系以孤立的碳酸盐台地为特征,周边为深海相泥岩、燧石、灰岩以及大量与古特斯洋扩张有关的镁铁质和中性火山岩,与前泥盆纪变形岩石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系区内主要含矿建造。二叠纪末-中三叠纪期间,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拼合以及二叠纪古太平洋往西俯冲,导致右江盆地经历了NE-SW向和NW-SE向的挤压及褶冲系统。因俯冲角变化和板块回弹,右江盆地中部就位了早白垩纪花岗岩(140-130Ma)和相关的浸染型金矿(141-1-134Ma)。于120-70Ma期间,太平洋板块陡倾俯冲所致的伸展,促进了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与侵入活动,造就了相关的锡-钨多金属矿床。

丹池成矿带:在构造单元上称为丹池褶冲带,呈NW向,分布于紫云-都安断裂带之中部,发育有厚达3000m早泥盆世-三叠纪复理石沉积岩-碳酸盐和少量火山-碎屑岩。侏罗系-白垩系不发育,基底岩石亦未出露。自泥盆纪起,本区经历了多期地质-成矿事件,形成了往SW倾伏的逆冲断层和褶皱,之后又叠加了NE向、SN向和EW向构造。NW–SE向褶皱被断层切割处,正是白垩纪(88-99Ma)花岗质岩脉(体)侵入及后续矿床就位之所。白垩纪矽卡岩型锡-锌(大厂矿区)和云英岩型锌-锡(芒场矿区)多金属矿,分布于丹池褶冲带之北部和中部;而热液型铅-锌 (北香矿区)和锑-锌 (五圩矿区)多金属矿,则分布于丹池褶冲带的南部。自北西至东南,依次发育了芒场、大厂、北香和五圩多金属矿田(图11C)。

五圩矿田:在构造单元上,称为五圩复式背斜,属丹池大背斜组成部分,展布于红沙-五圩一带,长约30km,宽 4-5km,背斜轴向总体345°,中部箭猪坡局部变为310°,矿田北侧(出矿田范围后)变为320°,沿轴线呈 “S型”弯曲。背斜核部为泥盆系(中-下泥盆统塘丁组D1-2t/纳标组D1nb),两翼为石炭系-三叠系,下部泥盆系以碎屑岩为主,而上部石炭-二叠系多为中-厚层碳酸盐岩。五圩背斜枢纽波状起伏,南部(五圩镇以南)枢纽总体向南倾伏(173°∠16°);北部(五圩镇以北)总体向北倾伏(355°∠20°)。五圩背斜内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发育,断裂破碎带常见,顺层或切层断裂破碎带往往具有锡、铅、锌、锑、金和银等矿化,充填有多金属石英脉,构成了五圩矿田。五圩矿田地表未见花岗岩出露,据磁法及重力测量异常推测深部隐伏有花岗质岩体(顶面海拔标高可能在-2000 m左右)。矿田浅部以锑-锌为主,共伴生铅-银-汞-锡等,计有矿床(点)>15 处(图12),大型锑多金属矿床 1 处(箭猪坡),中型矿床 3处(三排洞、水落和拔旺),小型5 处(芙蓉厂、九瓦、坡坪、塘志和才里)。目前在拔旺矿床和箭竹坡矿床深部发现了原生的锡石-石英脉状多金属矿化。 

图11.jpg 图11.A)亚洲陆块和缝合线分布图(Cawood等, 2018)。B) 华南大地构造简图。C)右江盆地地质构造简图,示钨-锡多金属矿床分布(肖俊杰等,2023)。D)丹池褶冲带(DFBT)地质简图,示芒场、大厂、北香和五圩矿田及拔旺矿床位置(张宇等,2023)。

 图12.jpg

图12.五圩矿田区域地质简图(韦绍成,2020),示主要断裂带、褶皱和矿床(点)分布

1.背斜;2.向斜;3.断裂;4.大型矿床;5.中型矿床;6.小型矿床;7.矿点

 

 

三、拔旺矿床地质

拔旺矿区出露有南丹组(C2P1n)和中二叠统四大寨组一段、二段及第四系。地表和深部,均未见任何岩浆岩(图13)。

 

拔旺矿床位于五圩复式背斜西翼,岜岳向斜北东翼。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240°- 290°,倾角35°-75°。褶皱不发育,在矿区北部(大象岭以北),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局部出现较多规模不大的褶曲,其轴向近南北。在矿区南部(大象岭西部),四大寨组二段变陡(60-82 ˚),大象岭西部的四大寨组,见小褶曲,轴向EW。

 

区域性断裂,为拔旺-水峒断裂,分布于五圩背斜西翼,由河口-水峒断裂与层间断裂组成。河口-水峒断裂,走向长>25km,倾向东,在拔旺一带表现为顺层滑动的层间破碎带,控制了拔旺和水峒等地的锡-锑-铅-锌矿点分布。

图13.五圩矿田拔旺矿床地质图(拔旺矿山,2020;),A)平图面;B)剖面图

矿区内发育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层(图13)。

 

近南北向断层:系NNW向拔旺-水峒断裂带的组成部分,由F1、F2、F3、F7和F8共5条所构成,其中F3和F7控矿。

F1:位于拔旺村东300m山坡,近SN向,长400 m,W<56-64 ˚,张性正断层,破碎带充填角砾(方解石和硅质,砾径1-5cm,磨圆度差,无定向),胶结物为泥质和铁质,因铁染而呈褐色。

F2:位于拔旺村东南600m,近SN向,长1000 m,W<69-85 ˚,张性正断层,破碎带充填硅质岩和石英(硅质岩硅化强,石英呈细脉-网脉状、不规则团块状穿插于硅质岩中),局部硅化强烈。

F3:位于拔旺村东700m山上,近SN向,长1000 m,260-280 ˚ <55-66 ˚,张扭性正断层,破碎带充填角砾(硅质、铁质,砾径1-3cm,磨圆度差,无定向),胶结物为钙质和铁质,因铁染而呈黄-深褐色,含锌和锡,发现有II-1、II-2和II-3铅锌矿化体。

F7:位于大象岭北边山沟,南丹组与四大寨组界面上顺层破碎带,SN向,长约80 m,261˚ <48-60 ˚,宽1-5m,张扭性正断层,略显破碎,常见擦痕。本断层控矿,与EW向断层F5交汇处形成了I号矿体,且矿体的一部分沿F7分布。

F8:位于F1西边约50m,平行于F1,近SN向,262 ˚ <69 ˚,长约200 m,宽0.2-0.5m,张扭性正断层,破碎带为角砾岩(灰岩、泥灰岩,砾径1-3cm),铁质胶结。

EW向-NW向断裂:有F4和F5,其中F5是五圩矿田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东西向控矿构造。

F4:位于拔旺村东约500m山沟中,近EW向,长150 m,S˚ <54 ˚,压扭性逆断层,目前未发现矿化现象。

F5:位于大象岭北边约200m山沟中,近EW向,矿部以东转为NE向,张性正断层,切割南丹组三段和四段及四大寨组灰岩,围岩受断层影响发生扭动,局部形成小褶曲,蚀变不明显,主矿体I号矿体赋存其中,断层地表大部分为露天采场覆盖,可见部分宽0.4-1.5m,表现为劈理化和轻度破碎,充填少量方解石脉。坑道内常充填不规则方解石网脉-细脉,具碳酸盐化、萤石化、黄铁矿化和铅锌矿化等。

F6:位于矿部NE约500m山坡上,长150 m,宽约0.4m,230˚ <72 ˚,断裂带内灰岩破碎明显,部分达到角砾岩,无定向,胶结物为泥质和铁质。

 

四、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内共圈定工业矿体 4 个,其中Ⅰ号锡-锌矿体为主矿体。而Ⅱ号铅-锌矿化带内的Ⅱ-1、Ⅱ-2和Ⅱ-3三个小矿体,赋存于拔旺村东约700m山坡处,受顺层断裂F3 的控制,工作程度很低。此外,在矿区拔旺村东南约600m,还有一个锑矿化点,亦未系统勘查。

Ⅰ号锡-锌矿体,分布于大象岭北边约 200m 山沟一带,赋存于近东西向 F5 与南北向的 F7 顺层断层交汇处,在纵剖面上呈“匚”形变化。矿体在地表主要沿 F5 展布,走向由NEE向,逐渐转为NE向,为氧化矿石;558m-595m 标高的氧化矿体,沿 F7 呈近南北走向的不规则透镜状;从 558m 标高往深部,矿体又主要赋存于近EW向的 F5 破碎带内,于各中段的平面形态呈哑铃状、藕状、不规则囊状,平面长度一般约 40m-88m。矿体立体形态呈斜筒状向西侧伏,已控深延达730m(图14和图15)。矿体的侧伏角,与岩层倾角基本一致,+454m海拔标高之上侧伏角约 72°,之下侧伏角则变缓为约 50°。而地表的氧化矿体,从硫化矿体上部,沿走向往高处延伸至选厂一带,说明氧化矿基本为原地氧化,搬运不明显,其走向长达450m,地表与深部整个矿体所形成的总体侧伏角,可能更缓(图14A)。Ⅰ号矿体往南倾,倾角较陡,局部近于直立,一般产状为 172°-182°∠76°~86°。

值得指出的是:I号矿体产出的独特性,一是东西走向,这是整个五圩矿田内唯一呈东西向产出的工业矿体;二是矿体往南陡倾,往西侧伏。正是这一独特性,给探矿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一再地延误了矿床的发现。

图14.jpg 图14.五圩矿田拔旺矿床纵剖面图和中段平面图(拔旺矿山,2020)。A)纵剖面图,示完全氧化矿(>510m标高)、氧化矿-硫化矿过渡的混合矿(<510m标高>280m标高)与原生硫化矿(<280m标高)的分带现象。B)PD5/282m中段-PD1/585m中段矿体叠合平面图,示矿体往西侧伏现象。C)454m海拔标高中段矿体平面图,示工业矿体团块状岩溶充填现象。D)345中段矿体平面图。E)282m海拔标高中段矿体平面图。

 图15.jpg

图15.五圩矿田拔旺矿床各中段矿体地质平面图(PD1/558m中段、PD2/510m中段、PD3/454m中段、PD4/370m中段和PD5/282m中段;拔旺矿山,2020)

 

Ⅰ号矿体,由各中段平巷、平硐和钻孔计50余个探矿工程控制。矿体埋深 15 m -615m,厚 0.33-25.95m,均厚 9.19m。目前,已控矿体平面长约80m,斜深740m,往矿体延深方向仍未控制(已控海拔标高630m至0 m)。主矿种锌品位较稳定,共生矿种锡品位不均匀,向深部具有总体变富的趋势。硫在原生硫化矿体中则较稳定,大部分达工业品位,伴生有 Ag、In、Cd、Ga和As。

 

容矿层位为南丹组第四段-四大寨组底部。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砾屑灰岩,西侧部分为薄-中层含遂石砂屑生物屑灰岩,围岩与矿体界线明显。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萤石化及硅化等,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与矿化关系较大。但总体而言,围岩蚀变比较微弱。

 

矿石分为硫化矿石与氧化矿石两类。

 

硫化矿石主要由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铁闪锌矿组成,次为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锡石、辉锑矿和锐钛矿,局部见白铁矿、菱铁矿和辉银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长石、白云石和泥质,个别见萤石。硫化矿石呈自形、半自形及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结构等,以及稠密浸染状构造、星点状构造及网脉状构造(图16,图17和图18)。

 

氧化矿石主要由褐铁矿、红锌矿、水锌矿、菱锌矿、褐锰矿等所组成,氧化残余矿物有铁闪锌矿、黄铁矿、菱铁矿、毒砂和锡石,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和萤石,次为绢云母、水云母、绿泥石和泥质等。氧化矿石呈自形、半自形及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结构,环带状结构等;构造以稠密浸染状构造、星点状构造为主(图17和图18)。

 

经研究,拔旺矿床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即热液成矿期和氧化成矿期(褐铁矿-红锌矿-水锌矿等)。热液成矿期可分为两个成矿阶段。第一成矿阶段,形成锡石-(铁)闪锌矿-磁黄铁矿-碳酸盐-石英矿物组合,以铁闪锌矿、锡石、磁黄铁矿为主,少量毒砂、黄铁矿等,碳酸盐矿物主要为菱铁矿,少量方解石和石英。第二成矿阶段,形成黄铁矿-闪锌矿-碳酸盐矿物组合,以闪锌矿、黄铁矿为主, 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菱铁矿,少量石英。 图16.jpg

图16. 拔旺矿床矿体和矿物组合(张宇等,2023)。A)南丹组和四大寨组间的“古溶洞”,I号矿体填充其中。 B)I号锡-锌矿体分布于“古溶洞”中,与围岩界线清晰,围岩蚀变微弱,蚀变带宽<5 cm。C)II号氧化角砾岩型矿体,赋存于F3破碎带内,角砾岩含灰岩碎屑、褐铁矿、方解石和钙质胶结物。D)块状铁闪锌矿(Sp1,黑色,粗粒)-黄铁矿-菱铁矿。E)闪锌矿(Sp2,细粒自形-半自形晶,与石英和菱铁矿共生)-黄铁矿-菱铁矿-石英矿石。F)闪锌矿(Sp3,微-细粒,赋存于方解石裂隙内)-黄铁矿-方解石。G)自形粗粒闪锌矿(Sp1)与充填于菱铁矿中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共生。H)黄铁矿-粗粒闪锌矿(Sp1)与黄铜矿固溶体,被毒砂和菱铁矿交代。I)菱铁矿-石英脉,切割铁闪锌矿(Sp1)-黄锡矿-黄铁矿组合。J)脆硫锑铅矿和方铅矿(第3阶段),产于黄铁矿溶蚀洞中。Sd-菱铁矿,Sp -闪锌矿,Py-黄铁矿,Cst-锡石,Po-磁黄铁矿,Ccp-黄铜矿,Apy-毒砂,Stn-黄锡矿,Qz-石英,Cal-方解石,Gn-方铅矿,Jam-脆硫锑铅矿。

 图17.jpg 

图17.五圩矿田拔旺矿床矿石照片(梁恩云等,2022)。 (a–c)氧化矿石; (d,e)硫化矿石,矿体界线清晰;(f–i) 金属矿物; (j) 黄铁矿、毒砂和闪锌矿组合; (k)黄铁矿、磁铁矿、白铁矿和锡石组合; (l) 白云石边上的星点状锡石。Lim-褐铁矿, Cal -方解石, Sph-闪锌矿,Chl-黄铜矿, Py-黄铁矿, Apy -毒砂, Po -磁黄铁矿, Cst-锡石, Mrc-白铁矿, Dol-白云石

 图18.jpg

图18.五圩矿田拔旺矿床矿体与矿石特征(韦绍成,2020)。A)地表氧化锡-锌矿(褐铁矿、菱锌矿、锡石等);B)氧化锡-锌矿石(褐铁矿、菱锌矿、锡石等);C)370m标高中段“溶洞”现象;D)370m标高中段矿体与围岩接触带处充填的方解石;E)370m标高中段矿体和围岩界限清晰;F)浸染状交代锡-锌矿石。

 

五、拔旺锡多金属矿床找矿成功启示

1.丹池成矿带南段之五圩矿田,勘探的重点是围绕五圩复背斜核部而展开的。对于拔旺褐铁矿点,虽然发现得很早,但因地处五圩复背斜之外围西北角,很难进入人们的找矿视野内,因而延误了锡矿勘查的突破。

 

2.丹池成矿带主要矿床均赋存在泥盆系内,泥盆系露头区历来是找矿勘查的重点靶区,因此五圩矿田的找矿,也理所当然地以泥盆系露头为重点。然而,拔旺褐铁矿点却赋存在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内,虽然1980年代初就在褐铁矿体中发现有锡石-铁闪锌矿残余,在浅部勘查未发现“矿根“后,就将五圩矿田内首次发现锡矿化的拔旺矿区找矿,束之高阁,长达30余年。

 

3.丹池成矿带的主矿体均赋存于顺区域构造线的断裂带内,五圩矿田的主矿体亦赋存于顺区域构造线的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然而,拔旺矿床的主矿体——I号锡-锌矿体,却反传统而行之,呈东西向产出,往南陡倾,往西侧伏,致使早期勘探工程打了水漂,延误找矿突破30余年。

 

4.对于五圩矿田的成矿分带与成矿模型,为了理论上的“完美“,不惜舍弃客观事实,如对于拔旺矿区,前人选择拔旺锑矿化点,而无视地表露头发现锡石重砂的事实。这导致在找矿靶区的选择与战略部署上,走了不少弯路。

 

5.现今找矿勘查与成矿研究表明,五圩矿田存在着3处隐伏花岗岩突及其锡多金属化带(图19),即西部拔旺-北京坳-水峒中温锌-锑-锡成矿带、中部三排洞-花笼中温锌-锑-(锡)成矿带和中部箭猪坡-花洞中温锌-锑-锡成矿带。拔旺矿床锡石-石英多金属脉中的锡石 U-Pb 年龄为90.6±4.6 Ma,拔旺矿床辉锑矿-方解石脉中的方解石 U-Pb 年龄为 62.8±1.1 Ma,这说明,拔旺矿床经历了早期晚白垩世锌-锡矿化并叠加了晚期古新世锑矿化,系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的侵入作用有关。

图19.jpg

图19. A)五圩矿田矿床及锡矿异常分布图(刘雯婷等,2023) B)五圩矿田主矿床矿体三维模型左视图(由西向东)(刘雯婷等,2023)

 

 

6. 为研究矿田级矿化分带性和成矿规律,突出各矿床的共性和规律性,略去各矿床的枝节和特有性,追求矿田级成矿分带和成矿模型的通用性与“完美性”。这种看似通用的“完美”矿化分带与成矿模型,非但不能指导找矿勘探,实则误导靶区战略选择和靶位找矿突破。

 

7.尊重客观地质事实,尊重矿物学所代表的成矿物理-化学意义,听从内心的召唤,果敢地布设坑钻探索工程,试验再试验。这样,就一定到达成功的彼岸!

 

 

六、拔旺-梅岭地区找矿突破建议

综上所述,拔旺锡多金属矿体的发现,预示着拔旺地区存在着隐伏的花岗岩突(刘雯婷等,2023;刘继顺,2024)。根据遥感解译,拔旺-梅岭地区存在着环形构造,部分叠加在以五圩复背斜的环形构造之上,反映了深部存在着花岗岩突与热液活动中心(图20)。近东西向拔旺矿床I号锡多金属矿的发现,昭示着拔旺-梅岭地区,存在着良好的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化前景,可望发展成为大型以上锡多金属矿床开发基地。

图20.jpg

图20.拔旺-梅岭区域地质及找矿靶区图

T2l.兰木组; T2bf.百逢组; T1s.石炮组; P3lh.领好组; P2m.茅口组; P1q.栖霞组; P2hls.猴子关组; P2s.四大寨组; C2P1m.马平组; C2P1n.南丹组; C2d-h.大埔组-黄龙组并层; C2ds.大山塘组;C1-2d.都安组; C1 lz-b.鹿寨组-巴平组并层; D3 l-w.榴江组-五指山组并层; D2 l.罗富组; D1-2 t.塘丁组;红虚线圈-拔旺-梅岭找矿靶区。

 

根据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刘继顺(2024)建议对拔旺-梅岭地区,开展如下找矿工作:

1.通过遥感解译和1:5000-1:1万地形地貌的构造解译,重点捕捉拔旺村往南和往北两个方向的近东西向构造形迹。

2.沿近南北向石炭系-二叠系界面和二叠系-三叠系界面追索,布设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3.对于角砾状灰岩-白云岩发育区,开展岩石地球化学或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捕捉成矿元素异常区带。

4.调查与追索区内褐铁矿-褐锰矿化点、铅锌矿化点和锑矿化点,并开展锡石等重砂测量。

5.在近东西向构造与近南北向构造交汇处、区域构造线转折处、石炭系-二叠系界面和二叠系-三叠系界面、角砾岩状灰岩-白云岩区、地球化学异常与重砂异常等有利成矿因素耦合处,开展大功率激电和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定位预测工作。

6.开展3-5个试验性钻孔探索工作,有望取得锡多金属的重大找矿突破。

 

七、后记

2019年6月,刘继顺应邀考察过五圩矿田,其丰富的成矿地质现象印入心田。近年来,在五圩矿田的板才、岜航、纳六、塘降、箭竹坡和拔旺等地,找矿都有上乘的表现,特别是在铅-锌-锑矿方面。

至于锡矿,目前国内外鲜有重大找矿发现,现今锡矿生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故锡价一直维持在高价区并不断地创新高。因此,作为关键矿产的锡矿找矿,则更为紧迫些。

五圩矿田内,目前发现的锡矿,仅限于箭竹坡和拔旺两地。箭竹坡锡矿埋深大,且工作程度高,这类大深度隐伏盲矿体的找矿难度也很大。而拔旺地区,地表就有锡矿化,且已发现了1条工业矿体。据部分与整体呈某种方式相似性的分形理论、成矿地质理论及第一性原理,区内当有系列的锡矿体产出,且埋深很可能不大。从收集到的地质与矿产资料来看,拔旺地区工作程度很低,存在着许多找矿盲区与空白区。

2019年以来,刘继顺持续关注五圩矿田的找矿与研究,研读过至今已发表过的学术论文、著作、内部报告和新闻信息。此文稿拟就于2024年初,增删数次。再三斟酌后,将此文献综述与个人浅见,贡献于此,以便方家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967-02.潘其云,洪家栋.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县河池公社拔旺褐铁矿点储量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局第四地质队.

1984.吴培亨等.广西河池市五圩多金属矿区拔旺矿床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第7地质队.

1993.陈毓川,黄民智,徐珏,胡云中,唐绍华,李荫清,孟令库.大厂锡矿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蔡建明, 徐新煌, 刘文周.广西五圩矿田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及物质来源. 矿物岩石, 15(3): 63-68.

2002.徐文杰, 刘伟.广西河池市五圩矿田找矿潜力评价成果报告.

2005.李万祥,杨理,吴平.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多金属矿普查(大坛坡矿段)地质报告.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

2008-03.何树志.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

2010-10.蒋达.广西河池市金城区拔旺多金属矿核查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广西区地球物理勘察院.

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勘查总院.广西南丹一河池地区锡多金属远景调查成果报告.

2014-04.迟振洪、欧阳生.河池市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广西南宁金巨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2014.梁婷,王登红,蔡明海,范森葵,余阳先,韦可利,黄惠明,郑阳等.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矿床地质,3( 6) :1171-1192.

2015.刘伟, 安玉伟, 胡乔帆等.广西河池五圩箭猪坡铅锌锑矿多阶段成矿特征分析. 矿产与地质, 29(2): 215-22.

2016.万庆, 杨立功, 黄光琼等. 广西五圩箭猪坡铅锌锑矿床“西脉东层”找矿潜力分析. 矿产与地质,30(2): 175-180.

2016.徐文杰,刘伟.广西河池五圩矿田箭猪坡矿床铅锌多金属矿普查报告.

2016.赵京,蔡明海,胡家刚等广西五圩矿田成矿分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质与勘探, 52(1): 60-69.

2017.胡乔帆,刘伟,安玉伟等.广西河池箭猪坡铅锌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地质论评,63(S1): 47-48.

2017.邵帅.广西河池市大象岭铅锌矿地质特征及认识.矿产与地质,31(4):695-698.

2017.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河池五圩锑多金属矿接替资源勘查成果报告.

2018-8.吴平,蒋征林.广西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锡锌矿普查报告.河池市宜州区泰和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2019.徐文杰,刘伟,胡乔帆.广西五圩矿田箭猪坡矿床锡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 义.矿产与地质,33(4):573-580.

2020-03.蒋柏昌,蒋征林,蓝勇等.广西金城江区拔旺矿区锡锌矿详查报告.河池市宜州区泰和矿产品有限公司.

2020.胡乔帆, 郝波, 刘伟等.广西河池五圩矿田铅锌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矿产与地质, 34(04): 666-672.

2020.刘伟,周守余,丁汝福,徐文杰,胡乔帆.广西箭猪坡矿床首次发现的石英脉型锡矿体特征及锡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意义.有色金属工程,10(9):122-133.

2020.韦绍成.广西五圩矿田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1-04. 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金城江区拔旺矿区I号矿体锡锌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川山评报字(2021)Y06 号  2021-04-22.

2022. 梁恩云,曾广乾,刘庚寅,邹光均,黄远能.广西五圩矿田拔旺锡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限定 ——来自LA-MC-ICP-MS锡石U-Pb定年的证据.矿床地质,41(2):359-371.

2022.刘伟, 黄理善, 丁汝福, 等. 广西五圩矿田箭猪坡锑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中国地质,49(4):1250-1261.

2022.肖俊杰. 桂西北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闪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 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2.

2022.Chang-Hao Xiao(肖昌浩), Zheng-Le Chen(陈正乐), Xiang-Chong Liu(刘向冲), Chang-Shan Wei(韦昌山), Yu Wu , Yan-Wen Tang , Xin-Yu Wang.Structural analysis, mineralogy, and cassiterite U–Pb ages of the Wuxu Sb-Zn-polymetallic district, Danchi Fold-and-Thrust belt, South China. Ore Geology Reviews 150. 105150:1-19.

2023.刘雯婷,黎铭,徐文杰.广西五圩矿田锑锡多金属矿深部找矿潜力评价. 第十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346-347.

2023.Yu Zhang(张宇), Chang-Hao Xiao(肖昌浩), Chang-Shan Wei(韦昌山), Shu-Qing Yu(余树青).Fluid evolution and mineralizing process of the Bawang Fe-Zn-Sn deposit, Danchi Fold-and-Thrust belt, South China.Ore Geology Reviews,(163)105772:1-15.

2024.肖昌浩,韦昌山,张宇,陈正乐,乐兴文,余树青.广西丹池成矿带拔旺铁锌锡矿床方解石U-Pb定年和微区XRF面扫描.地球科学.

2024.谭杰,徐文杰,赵毅等. 广西五圩矿田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中国矿业,33(S1):508-5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739-1452823.html

上一篇:魔障金属铺就文明路,战略新锡产归何处有?
收藏 IP: 222.244.206.*|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