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L和遥感图像处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jianbo ENVI/IDL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及应用研究。

博文

什么样的打假可以不需要专业的同行?

已有 3211 次阅读 2010-9-29 08:59 |个人分类:科教相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知道,学术研究的艰辛在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尝试解决问题”,这中间很有可能失败(实验没有解决问题)。所以说,创新很难,但是一旦有所创新,最后一步即向外宣布成果相对就很容易了,对吧?用PPT到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如医学就做临床试验?等等。当然,最后一步中,可能回过头来发现了新的问题,又继续进行研究也是很常见的。

        最后一步需要科研人员跳出研究过程,把精华浅显易懂的告知其他同行等受众。比如,我说我的某某算法要比前人的效果好。首先,我要给出效果对比的客观证据,为什么呢?因为受众首先关心的是你的结果,当你的结果本身就故意夸大了,那么才会去关心你怎么做得这么好的。所以,这种假比较容易打。

        如果在宣布成果中没有造假、夸大、虚构,那么一般非专业人事就很难发现他是不是造假了。这个时候只有同行跟进才会发现,因为同行感兴趣的会去重复他的实验的。所以显而易见,这种假是必须要专业人事才可能揭露出来的。

        知道为什么学术论文要有“题目”、“摘要”然后才是“全文”?知道为什么很多数据库提供题目和摘要的免费浏览,而全文下载需要收费?相信你懂的!因为,研究的过程是由浅入深,成果的发布是由深入浅,否则你就是自说自话,谁都不懂你的东西。更进一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更加需要由深入浅,因为同行觉得浅,老百姓觉得可能还是不容易懂。越是大成的东西,越容易被人搞懂,否则它没有市场。

        打假也如是,对方越高调的东西,是越容易被更多的人检验,也越应该被非专业人士检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3020-368051.html

上一篇:Not科学和伪科学是不一样的
下一篇:真假和是否真有真材实料无关
收藏 IP: .*| 热度|

2 孙学军 zhoutong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