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yuan09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gyuan0907

博文

浅论中医之阴阳

已有 3158 次阅读 2014-1-15 21: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当今中医界各种中医学说涌现,争鸣,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阴、阳之争。火神派崇尚“扶阳”,亦有医家推崇“护阴”,冷静的看待这种争论,却发现都有所偏颇,其实在争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下,自己的立足点是什么,即阳是什么,阴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说阴就是黑暗的,向下的,消极的;阳即光明的,向上的,积极的;阴是物质的,阳是功能的等等一列抽象性的概念。然而我现在想知道,这个答案对吗,或者更深一步讲,这样问法合适吗 ?阴阳本乎一体,当把他们割裂开来,他们还是阴阳吗 ?当然不是,那我们在这里争阴和阳谁比较重要,有什么意义?我们知道阴阳的存在性,但我们还有必要追究阴阳是如何存在的?在很多场合,大家都习惯性的喜欢用太极图来解释阴阳,这里是否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太极图可以解释阴阳吗?当然可以,但他只可以客观的介绍很浅显的东西,阴阳的特性又如何表述呢?我认为动态的太极图才可以更贴切的阐释阴阳的道理:即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动态平衡。虽然是理想状态,但也有必要考究,推动太极图从静态到动态的因素是什么?我的答案是阳的主导性。阴阳本乎一体,不在于孰重孰轻,但却有动静之分。如果阴阳处于绝对的平衡状态,他就只能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对峙状态,只有阴阳处于一种很微妙的不同于绝对平衡的动态平衡才能自然演绎阴阳之道,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阳主阴从”思想,即我对阴阳的认识总纲。

阴阳之道存在于万物之中,然而阴阳思想如何运用于人体呢?在此我简单讲一下治疗“湿热”的体会。湿性重浊粘滞,反映在病程上往往迁延时日,缠绵难愈,若湿与热相合更是彼此牵掣,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在临床上只要掌握好火与水的关系,病人的湿热症状和舌苔可以很快转变,在临床我治疗过20-30例病人,皆在5副药左右有明显效果。在这里我主要把“象形思维”和“阳主阴从”思想结合。我把有湿的病人看作沾满油腻的大锅,要把锅洗干净,有一种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锅里加适当的水,下面用火烧水,等水开了,把水倒掉,油腻就会清除干净。同样的道理,面对有湿热的病人,亦要大胆的加入滋阴的药物,然后把握阳气的使用,使其达到一种适当的动态平衡状态。在临床上我遇到过两种情况,一种是湿热且伴随实火,就要辨证论治降其火,使火不致过亢;另一种情况是湿热兼脾虚证,就要大胆用姜附桂,点火运化阴液,如果有必要可以酌加通利小便的药物,给邪以出路;还需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运脾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阳主阴从”对我而言是一种思维模式,可以运用于多种病症,而且在指导临床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因为病例数的局限还有待时间的推敲和验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9557-759463.html

上一篇: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在肾病诊疗中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爱好,让我寻寻觅觅
收藏 IP: 111.161.96.*| 热度|

2 郑小康 庄世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