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hzy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hzyj

博文

中医科学性论证的准备(1):当代关于科学的认识

已有 2702 次阅读 2013-4-3 11:1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医

首先论证科学是关于现象界的断言。关于科学,我不下定义,而是采取分析的态度,进行推论:
1、我看到太阳,觉得是红的圆的,但物理学说不是红的圆的,其辐射的状态及射线造成了我们这样的感觉,但物理学为何知道太阳的辐射状态和射线类型,乃是通过仪器探测,仪器为何知道,乃是通过延伸我们的感官,显微镜、望远镜、一切先进仪器都不同程度的延伸我们的感官,如此,我们才可以看到质子划过的轨迹。
2、感官,包括延伸了的感官,并不总是可靠的,我们看到太阳是红的,色盲看到是绿的,瞎子什么都看不到,不过通过电刺激其大脑的特定区域,瞎子可以看到漫天繁星或者红彤彤的太阳。
3、康德认为真正的物体是不可知,我们所知道的是现象,有鉴于此,他要对以前的哲学进行批判,这个批判就是完成认识论转向;就是我们有无限的愿望,但我们的认识能力是受到限制的。
综上,我们只能认为科学是对现象界的断言,现象是靠我们的感官感受的,虽然感官包括延伸的感官不可靠,但我们会克服这些终极困难,会在不断比较观察中形成一些一致的认识,但注意就我们认识过程的本性来讲,是受到限制的。

 

下面论述科学是不是具有确定性的问题:
1、科学由于是对现象界的断言,只能靠归纳法。
2、从逻辑上看,完全归纳法是不可能的,如所有人都是有死的,不可能观察所有人,未来的人就不可以观察;你可能说,我们办公室的人或者已经死了的人总可以观察吧,就只有4、5个人,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是不是有潜在的人(逻辑的意义上)不知道,我们还是不知道我们的观察是否包括了我们办公室所有的人(注:哲学的论证方式就是这样的,类似于钻牛角尖,但逻辑上是可能的就行)
3、所以罗素说“凡含所有的命题”都是不可以证实的,但可以否证的,如“所有人都会死”这个命题;而含“有的”的命题都是可以证实,但不可以否证的,如“有的人死了”;
4、科学实验的目的完成一个关于对象在一定范围的断言,如“某药治疗某病有效”,这个断言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从终极的意义上,这是不可以完全证实的,但可以否证,否证的结果是缩小断言,但这个缩小了断言,仍然只能否证,无法完全证实。
5、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强调统计学,追求P值;量子力学的规律更是基于统计学的描述。
6、由于我们的任何断言的底层都是对现象的断言,因此哲学重新考虑“因果”问题,意思是我们对因果的认识也是根据现象的推论;
7、因此马克思的“绝对真理”的希望在终极的意义上,就是无法达到的,在本性上,科学就是在不确定中找确定性。

下面来论证:科学有不同的体系,有文化地域的差异:
1、科学是对现象的断言;
2、现象是一系列,选择哪些现象或哪些现象的组合受到文化的影响,最著名的当然是大象的故事,自然界就是一头大象,我们通过哪些现象得出结论,如何选择,如何命名和表达是受到文化影响的。也许中国人有特别的视角,特别喜欢耳朵,或嘴巴,这样可以吹牛皮,或听人吹牛皮,所以专门研究嘴巴或者耳朵,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关于通过耳朵推测的大象(此时大象指自然界),这就是对现象观察的选择性。

3、现象及现象的组合的命名或抽象收到文化或地域的影响,如腰膝酸软、怕冷、阳痿、抑郁、多梦,中医选择前三个现象,将其命名或抽象为“肾阳虚证”;西医选择后两者,将其命名或抽象为“神经衰弱”。关于命名和文化,可以参看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梅文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0525-676451.html


下一篇:中医科学性论证的准备(2):论证的态度和方法
收藏 IP: 202.120.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