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ie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tieyan

博文

原子传说(2)

已有 3078 次阅读 2013-3-29 15:3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传说

2. 无忧无虑的日子从此不在.


碳原子在外太空随机游荡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周围的粒子不停的撞击他,他的四个外层侍卫不得不穿上球形盔甲.就像四个球状彗星,时不时从遥远的东方呼啸而来,经过原子核时,被核的电触须一拉,就拐一个弯冲向南方.等到再次回来就拐去了西方,最后是北方,如此反复形成四叶花瓣似的轨迹.而实际上碳原子根本无法断定那些侍卫何时在何地,只知道他们最可能在正对东西南北的方向.

核的触须一直牵挂着他们,即便到了远方,依然藕断丝连.然而走的远了,终有失去的一天.那一天,  他的一个侍卫被撞飞了.在那一瞬间,原子核的电触须剑刹那间倾泻出,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追入宇宙深处.最终把侍卫带回来了.可是回来的侍卫,却像失去了记忆.虽然在他看起来与原来的一模一样,与另外三胞胎兄弟也没有区别.他不解,去问氢子.氢子说,这是一个失去灵魂的电子.就像我,如果不是碰到你,我也会失去生命.生命实际是一种维持激发状态的记忆模式.通常高能量的激发态不稳定,就会衰变到低能量的状态上.像我这样的氢原子,激发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你也一样,不过碳原子罢了,本不应当有这么长时间的寿命.可是,很奇怪你居然能一直活着,而且激发了我封存在核里的那些无比微弱的记忆. 不过所有的生命体终有死亡的一天."死亡是什么?"碳原子似乎没有这个概念. 氢子微笑着说:"当一朵花绽放的时候, 散着芳香, 一直等着爱她的人. 却不巧生在了宇宙真空里, 到她等的人最终来临的时候, 所见到的只是美丽的空壳, 一碰就碎了."氢子长叹一声"这就是死亡." 碳原子却在思考,如果说花瓣碎了就是死亡,那么分裂是死亡的特征. 分裂后的各个部分不再有关联. 每一裂瓣都会继续分裂成分子,原子. 然后原子分裂成质子, 中子, 电子. 质子是三瓣夸克的合体, 却不能再分. 这么说质子不死喽. 不过,夸克也是由更细小的超弦相互纠缠成一团而表现出来的形体. 超弦只不过是这些宏观触须上粘得更微细的触须. 弦总是扭来扭去不肯去死,有时闭合成环, 有时直如细针. 超弦可以分么?  超弦若也可以分, 那超弦也会死的. 那这世界便没有永恒的生命.

碳原子的沉思被一阵惊呼声打断了.他的背后不停的有粒子冲过来,撞着他往前跑.与此同时,他发现他的侍卫和原子核原来那些好像毫无用处的磁性触须融入了一条宽阔的磁力触须海洋中. 他被洋流卷着向前移动. 偶尔看到有单个的电子侍卫经过, 围绕洋流跳着螺线形的舞蹈前进. 沉重的质子则反向转着螺线, 舞步半径也比电子大得多. 还有巨大的粒子团散着强大磁力线, 在磁力海洋中卷起一阵阵涡旋. 碳原子的磁力触须有一个轴心, 总是无法与磁力洋流重合, 一直围着洋流线跳转圈钢管舞. 碳原子移动速度越来越快, 在海洋中划过一道巨大的圆形弧线后, 嘭的一声撞上了一道很强的磁流墙. 穿过墙后, 磁流海洋突然消失了, 他进入了一个上下四方到处是洞口的迷宫. 碳原子并不知道, 这个迷宫是专门搜集太空粒子的超轻多孔硅.  碳原子现在进入了中国太空站的空间实验室.

这个空间实验室是2197年建的. 那一年, 中国连续发射了60个三端接口的丫型天宫13, 最后搭建了巨大的太空足球烯空间站. 其中足球俱乐部捐了很大一笔钱.因为中国队已经冲出了亚洲,成了世界劲旅, 还拿了几次世界杯冠军. 中国足协认为是冲出地球的时候了. 于是游说了很多公司捐赠. 足球烯空间站外面于是印了上有很多公司的广告标语. 不过能看到这些广告的就空间站那么几十号人. 他们偶尔网购一次, 运费比货款还贵. 站外偶尔有外星人开飞碟路过问个路. 由于不懂地球文字, 看不懂那些广告语. 有热心的宇航员就解释了一下榨油公司, 老外半天才搞明白,觉得地球人不可理喻. 他们把油从食物内部提炼出来, 又特意加温附着到食物表面, 这么折腾一下再吃下去, 长胖了后又去花钱减肥, 把这些油排出体外.

足球烯空间站的每一个球形节点都有编号, 搜集太空粒子的舱室是7. 中国天文学家微丽洋已经在这里守候了4. 因为这个舱室的半球外壳是高透明的光学材料做成, 兼有防护和望远镜功能. 所以她常倚在躺椅上等候超新星爆发, 总是忘记去查看太空粒子搜集器. 当她对着浩瀚的宇宙吟诗作赋抒发美好感情时, 碳原子却在太空粒子搜集器里开始了角斗士般的流浪生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7846-675059.html

上一篇:原子传说(1)
下一篇:原子传说(3) 那一丝灵犀穿过万里冰封
收藏 IP: 61.167.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