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相互发展。例如医生-患者关系,老师-学生关系,医患关系中,医生占主动,但病人不配合如何治病;教学关系中教师为主,但学生不配合如何教学。若依传统文化的术语,每一组关系的存在与发展都要依据阴阳之理,乾坤之道。传统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不但讲究天人合一、同时还强调病人在治病过程中的自身能动性。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作用也同样重要不可忽视。
2014年9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在完成《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报告时,台下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这个事例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讨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读书上学已经不再是学生成才的唯一路径,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也不再是顺利毕业和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唯一途径。千差万别的学生众相,演绎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为老师有些迷糊:我们教授的学生,有多少认为自己的专业是值得认真学习的?为什么辛苦备了2天的课,讲课的时候竟然听者寥寥?我所讲授的专业知识到底帮到了多少学生?
在评价教师方面,大家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就像板砖一样把老师们拍的太痛苦!如果把老师的职能看作是把一个普通的人改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医生则是把一个病人改造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医生和教师的改造对象都是人,区别只不过医生改造的是人的机体性能,是人的硬件条件,教师对人的改造是软件功能,智商和情商!医生治病救人与老师教书育人之间有许多可相互借鉴的东西。据《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中医有六不治,后成为中医治病的一大基本原则。内容包括: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老师在教书育人中,此六类学生也同样存在不可教的尴尬。
一、骄恣不论于理,病不治,人无法可教。
历史上扁鹊见齐桓公,言桓公有病,桓公误解扁鹊只为谋利,欲把没病的人看好当做自己的功劳,骄恣不讲理,终究病入膏肓,不治而亡。在现实中也有学生,恃才(或财)傲物,或依自身的家世背景,因其学位证、毕业证、工作均以办妥,并不把代课老师放在眼里,这类学生你讲道理给他不如对牛弹琴,无法教!
二、轻身重财,病不治,人无法可教。
拼命工作,爱财如命,不吝惜身体,是当下轻身重财的典型代表。用现在的话来说很多人大量的都是储存了金钱,透支了健康。这种病人无论多么好的医生给他治病,一个疗程的治疗抵不上他的一次破坏,这种病人根本无法治愈。现实中的部分学生翘课打工,挥霍青春获得2钱银子买些零食谓之实现自我价值,这类学生满眼铜臭与享受观念,无法教!
三、衣食不能适,病不治,人无法可教。
衣食能适,简单讲就是人的行为要适应一年四时、一天十二时辰的规律,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医生认为人体能够及时适应四时变化,身体就能始终处在有机的和谐状态。对于学生如果生活不规律,每晚2点以后睡觉,早上8点上课,总是8:30才能到教室,上课慌慌张张,昼夜颠倒,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教!
四、阴阳并,藏气不定,病不治,人无法可教。
阴阳在人体里面指气血,如果气血错乱,藏气一乱,五藏神明就乱了,藏气就不在定了,魂魄也就乱了,医生就没法治了。在中医的医书中,这条也讲到意志,“意”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关联性。头脑中记忆的东西和看到的事物能够马上产生关联,就是是意。这对学生学习尤其重要,如果整天心神不宁,心猿意马,如何能学到心上,即便勉强坐在教室,其心神游,不可教!
五、形羸不能服药,病不治,人无法可教。
羸就是身体特别特别地弱,连服药都已经不能服进去了。病已经到了很深的层面,连喝药都喝不了了,那还怎么治啊?教书育人,主要以言传身教,如果一个学生,拿无知当个性,无论你讲什么道理,用任何故事去感染他,他都听不进去,现在的文明社会又不允许用体罚强制学生如何,这个时候学生就如同病人不能入药,如何可教!
六、信巫不信医,病不治,人无法可教。
在中医发展过程中,巫医一直是和中医竞争发展的。巫医以鬼神感应的方式治病,故中医自古与巫医势不两立。信巫医者中医不治。在当下的教学中,有的家长、领导直言,在学习中如果有担心挂的科目,家长、领导会出面摆平,顺利毕业,这类人如同医学发展中的巫医,是教学中的非常强势的干扰者,如果学生听信这些干扰,信作真理,这类学生也不可教!
但医者父母心,不管如何医生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中医遇上述情况者必先“预处理”,使其改之,病方能治。中医治病灵活万般,只一味“药引子”千变万化,同一种病对于不同的人“药引子”就不同。这个“药引子”有的时候就是治病的“预处理”,让病人先改掉这些不可治的先天不足!《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老师也无法说如果学生有此弊端,则放弃不教!教书也需要一些“药引子”,让其改掉这些毛病,使其成为可教之类。
孔子说“有教无类”,在他那个年代生活节奏较慢,人心淳朴,或许可以个别性的为一些学生设计“药引子”。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如今社会的快节奏,代课老师单班30多人,如果双合班、三合班、四合班的课人数更多,记下一半的学生都是非常难的任务,此外,学生还要按时培养成才(虽然不符合实际规律,但现实的确如此),如何能抽出时间、或者如何争取到时间帮你去设计“药引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学生,内心还对大学有所知识期望,如果你属上述六类,应主动改之。然后才能谈老师的教书育人,如果没有自我“预处理”,则老师很难教书、更谈不上育人!
(读“神医扁鹊六不治”有感,或有牵强附会之意,意在学期之首提醒学生及时调整状态,努力学习,不为虚度大学而懊悔!)
原文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YyMjM2MA==&mid=200988955&idx=1&sn=558dd7653f34205752c88cf7740b10f2&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