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学期期末了,快要考试了,学生们又该担心成绩了。
让我想到大学教育的这个教学环节——考试,其功能并非只局限于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有关自信的品质。私下里这样认为:对于考试,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树立起自信:
1. 这学期学的什么,考试就考什么。
2. 考试是对我学习这门课掌握程度的考核。
3. 这门课有重点,重点是有关行业背景和专业需求的,因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老师考的重点可能与我理解的重点不一致,换句话说有可能考的重点不是我掌握的,所以我不必考满分。
4. 这门课有些基本点,基本点无论行业背景和专业需求都应该掌握, 我一定把基本点是掌握好了的。
5. 教师出题的把握是基本点是大部分题,部分重点,与本专业相关是重点,不相关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因此,绝大多数题是我会做的,至少及格不是问题。
如果学生能够这样分析,复习就知道该怎么复习,自信就会自然而然的建立。不自信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这门课上课我就没有好好的上,基本点和重点我都不懂。
2. 这门课太难,我是想好好学,但是学不会,我就放弃了。
3. 我学习很好,及格不是我追求的,拿一等奖学金才是目标,但是可能有别的人比我学的更好。
........
这让我想到一句谚语: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但由于社会的进步,幸福的人也变的各有各的幸福,由安于现状而幸福的,有得名而幸福着,有得利而幸福者......种种万般。自信与不自信亦为如此,例如,临考前学生希望老师划出重点,甚至给出例题增加自信;而有些老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也想尽一切不违原则、稍违原则的办法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或别的自信。有人常讲现在的社会老实人吃不开,努力工作不拉关系就是”只会埋头苦干,不会抬头看路“。实话说:路一定要看,搞好关系说的“俗”,高尚一点的说法是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反映的是人品。但是如果只靠关系,自己没有足够的努力,就像得到虚胖病,终有一天会病入膏肓,引起病变。
我在想:薄厚前生自信满满,为万人楷模,孰知后世囹圄,令人感慨万千。并非所有的自信都值得自豪,只有靠自身的努力与付出换来的自信才足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生活。甚至,暂时被有关系的人抢得本该你得的,也可以效仿革命先贤慷慨就义,请相信阳光总有普照之日,不在大学期间,就在人生路上。
抛开不自信与自信的原因,但说自信与不自信的现象。自高考升学进入大学,每学期考试大概总有7~8门,7个学期(大学四年,每学年2学期,第8学期为毕业实习)考试科目约有50门,再加四、六级和其它考试。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门考试学生在对待考试的态度上表现为自信加1分,如果不自信则减1份,如此,若考完大学课程,不自信累加50次,和自信累加50次,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自信与否的态度上终会分道扬镳。
这种效果会有多大,我不清楚。但是可以设想一个人,第1次被打击的心情,再打击1次,第3次被,第4,第5,第6....如果被打击50次,下这个人的心境会如何?如果是被鼓励1次,2次,3次.....其心境又会如何?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传授知识只是一种载体,而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品性才是学生可以终生受用的。所以,我想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先要老师对学生自信,家长要对学生自信,都需要培养一个正确的考试观。
渐渐的,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孩童蹒跚学步的画面,歪歪斜斜,走了几步,父母终于敢放手让孩子自己行走了!
祝同学们树立良好的考试心态,考出真水平!借此树立自信,造福自己,造福家人,造福社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