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ydrea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cydream

博文

学习皇晓东老师先进事迹的体会

已有 3783 次阅读 2017-3-10 23:1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人才培养

               学习皇晓东老师先进事迹的体会

自从有关媒体对我校皇晓东老师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后,我内心深有感触,对皇晓东老师的育人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对我们身边有这么优秀的榜样感到非常欣慰!在学校和商学院组织学习皇晓东老师先进事迹的活动过程中,我对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生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首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关于教育本质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我个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每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看,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来分析,教育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源于教育对象(即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自身的复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还有教育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系统的观点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不可分割。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高等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仍然是成立的,高等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表现更为突出:教育对象(即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自身的复杂性更突出,这是由他们的心智特征、生活阅历决定的;教育过程的精神复杂性、智力复杂性和情感复杂性更突出,因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复杂的高级智力活动,另外,高等教育活动效果与情感复杂性密切相关,即教育对象(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程度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活动的效果;教育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更复杂,突出表现在:1、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要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服务社会,首要目标也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2、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人民教师,我要学习皇晓东老师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和促使他们有效服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分别站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立场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第二,教育的有效形式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教育与社会真实有效互动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动地适时转换角色和身份并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高效的沟通,从而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这就是教育真正有效的形式,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因而,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微观层次看,一方面,我们老师的身份只是名义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能动地适时转换角色和身份,必要时以学生作为自己的老师,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谦虚并提升自己同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有利于优良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另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高效的沟通对教育效果是有决定性影响的。我们如果像皇晓东老师那样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师生之间就会更加信任和相互理解,沟通也会更加高效,从而使教育活动真正有效,师生因此都会受益匪浅。从宏观层次看,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和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要真正更新教育理念,建立高等教育与社会真实有效互动的基础和环境,构建科学的教育绩效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办学绩效评价机制、教师绩效评价机制等)。

第三,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和促使他们有效服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学习皇晓东老师先进事迹的活动,我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关爱学生,真正教书育人,更加勤奋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和湖南科技大学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罗春元

                                                                                                    20093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2903-1038791.html

上一篇:教师节祝福
下一篇:一首《向前走》送给一直在奋斗的好友!
收藏 IP: 58.45.208.*| 热度|

1 陆泽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