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台湾学者的论文四千多字。我收到时心里其实蛮郁闷,因为“校稿”型的润色不管文字多少,报酬是一样的。日本和内地的两篇都是两千多个字,这篇明显字数翻倍了哦。
左俊 预言极准,台湾学者的水平这次令我开了眼界。此文下笔流畅,我润色至今是第一次一口气将全文通读下来,完全不用多想。与其说是润色,不如说是学习。偶尔几个小小的问题,比如单复数之类的,凤毛麟角。
我和台湾学者交流甚少,很直接的交流大概只有一次。记得我读硕士时,有篇文章发表的期刊在上图和学校图书馆都没有。我壮着胆子给作者发了电子邮件,因没有收到回复,我也没放在心上。两周后收到一封平信,来自台湾某大学,信封上是用毛笔竖着写的,在我的名字后还用了“先生”,小年轻受如此礼遇真是又激动又脸红,呵呵。信封里是文章复印件以及教授的亲笔信,也是毛笔竖写的,肃然起敬。
我吸取上次“吆喝”的教训,不会把这次三地论文的比较过于扩大化,但从中,或多或少的,还是能说明一点问题。
台湾学者也许是因为即受日本严谨作风的影响,又有留学经历且当地对英语也很重视的缘故,在这次三地论文大比拼中胜出;日本学者的英文水平相对弱些;而内地的学者,似乎要加油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