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我评《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补齐藏在城市背面的短板》

已有 2764 次阅读 2013-10-8 16: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城市背后, 面子与里子

【博主提示】城镇化、城市建设,地上与地下,面子与里子,政绩与良心纠结在一起。下则“人民时评”读完,也忍不住要评一下。【“红字+黄色底】内的的部分,为本人阅读体会。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补齐藏在城市背面的短板

陈仁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看得见的福利”【既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看得见的福利”,缘何又“蔵在城市背面”了呢?如果它不仅仅是“福利”,而且是增长的指标尤其是显著增长的经济指标如GDP什么的呢?哪些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常是中小城市落后于大城市,乡镇尤其是农村落后于城市,旧城区落后于新城新区。尤其是最后一个方面,许多新城新区在规划建设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常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甚至会超前,然而许多新城成为了“鬼城”、“空城”,无疑导致已经建成的城市基础设施“闲置”,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人口、经济与商业活动高度密集的“旧城”、“老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难度大、所需投资高、建设中可能引起的社会矛盾突出等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是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大怪现象,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旧城里的关心到众多百姓日常生活的供水、排水、交通、燃气等历史遗留问题却“久拖不决”】,更能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毫无疑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是某一城市尤其是存在这一“短板”的城市的“事儿”;而由于产业与经济分工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却有可能成为其他城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历届政府长期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与投资不够“积累”下来的问题(即所谓“历史欠帐”太多),而且,本届政府“城市基础设施从策划、筹资、建设、运行,再到最终显现其效果(也往往是“政绩”的体现),通常也远远大于一届政府的任职期限。试问,当前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制下,有多少城市政府、又有多少城市领导人甘心以本市的投资带动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以本届政府的投资带给下届政府“政绩”?】

  近日,国务院为“城市病”开出药方。《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找来读读】出台,剑指群众反映强烈【走群众路线,就须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事儿”当成“大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的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等问题。

  楼高了、路宽了、广场越来越大了【这是“面子工程”,是“政绩工程”,也往往是政府“不用扬鞭自奋蹄”喜欢做且“快马加鞭”要做的“事儿】,我国城市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颇多短板【这是“里子工程”,是“良心活”,是事关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生态”、“绿色”等城市发展中几乎一切“美好词汇”的“大事儿”,即是需要我们切实改变当前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后,才有可能做到、做好的“事儿”。】。今年3月,一场大雨中,长沙女孩坠井身亡,让人扼腕痛心。而这并非孤例,从北京到南宁等地,类似悲剧相继发生。井盖还只是排水系统的起点,往往下场暴雨就能把不少城市瞬间变成水城威尼斯。

  这些短板缺陷,固然有投资不足、规划不当、规模偏小、标准偏低等技术层面的原因,但更折射出在回答“城市为谁而建”问题时的理念偏差【理念偏差背后是时间偏差与空间偏差】。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为了让城市的“面子”更好看,更为了“里子”——让人们的生活更好。如果说,“难等的公交车”【其实也不难,看一下“黑车”们经常等候的地点、要去的目的地、行走路线,也就差不多就知道未来城市交通需要在“补”哪里了】、“不便的出行”、“干涸的龙头”还只是影响到生活质量,那么,“吃人的井盖”、“坠落的电线”等,则更可能危及公众安全。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不能从细微处着手,解决好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体现着工作作风,更检验着执政水平看似细小,实则事关群众生活、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应从这些看似“细、小”的事情抓起

  正因此,这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民生优先”成为贯穿始终的理念。《意见》明确要求,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提出了具体时间表。比如到2015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相信,有了好药方,有了路线图,有助于“城市病”缓解乃至痊愈。

  仅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比如,全国每年都要投资7000亿元用于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但是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马路修好又挖变成“拉链路”的新闻,也时有所见。只有科学规划布局、更新管理理念,才能以高水平“软件”,激发上档次“硬件”的最佳性能。

  有专家曾警告,“民生工程”往往是说起来优先,做起来排后【环境保护也是这样,基本国策的地位虚化、空心化、口头化,却没有真正地落实下去】,特别是与一些对财政有贡献的“投资项目”相比,一些地方容易“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是只关注“面子”,而忽略了“里子”。这也提醒我们,当此经济下行、财政吃紧时,需要的不仅是作为“顶层设计”【这是一项“顶层设计”,也需要“群众路线”】的《意见》,更要扎扎实实的“末端治理”【应为“群众路线”,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则】,包括各级政府机制性的投入、推进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这种“层层”的思路,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路,没有自下而上的思路,没有走群众路线,再好的顶层设计也会脱离群众。】

  实际上,做好城市基础建设,又何尝不是一种效率颇高的投资?有经济学家测算,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1元,可以创造1.9元的国民收入【然而,投入的是该城市,投入的是本届政府,在,而创收的是外地、受益的是下届政府】。这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看得见的福利”,更能拉动投资和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不会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走群众路线】无疑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更好的抓手。

  《人民日报》( 20130918 05 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731101.html

上一篇:“国庆老家三日行”之二:哥哥这个国庆最开心
下一篇:女儿眼中的爷爷——转女儿的一篇作文
收藏 IP: 120.204.251.*| 热度|

1 李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