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为什么现在很多研究生都害怕组会? 精选

已有 7524 次阅读 2024-11-19 10:50 |个人分类:科学网置顶博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组会通常是指课题组的成员,包括导师与学生,聚集在一起,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了解项目或者学生的科研进展的会议。

通常都是以学生进行PPT汇报为主,老师点评为辅。研究生组会是按照固定的频率召开,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等,不同的课题组情况不同。

研究生组会有积极的意义,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可以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度,把握科研方向,为学生及时解决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锻炼自己的表达与沟通的能力,遇到问题还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

以我读研读博的经历来说,我根本就不害怕开组会。因为在我的整个读研读博的生涯中,压根就没有组会,遇到问题就自己去找导师,但导师又特别忙,所以基本上就很少找。

导致的后果,就是自己在不断的摸索,在不断的失误的过程中成长,走过了很多弯路。当时是多么的羡慕有开组会的课题组。

现在作为导师,也会给学生开组会,频率为两周一次,每次组会的时长控制在90分钟左右,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

不过常年混迹网络,发现现在很多研究生都特别害怕开组会?我认为可能的有以下原因:

第一,科研无进展,害怕被批评。由于读研的并不是热爱科研,而是跟风或者延迟就业,平时喜欢或者习惯摸鱼划水,导致在科研上没有任何进展,要在组会上汇报,然而却没有东西可汇报。这时候可能害怕被导师批评。

第二,性格原因不喜欢交流。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并不太喜欢在公开场合与人交流。而每周一次的组会都要准备PPT,然后进行汇报。对于这类学生从心理上就比较排斥,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我也不喜欢交流,然而,我比较幸运的是,我在整个学生阶段就没有组会。

第三,容易产生失落感。在组会中基本上所有的同门都会进行汇报,哪个同门做得好,取得了哪些进展,在汇报的时候一目了然。如果自己恰好又是那个进度比较慢,且没有什么进展的,这样一对比心理的落差就很大。毕竟很多不愉快都是与身边的人的对比产生的,而组会恰好提供了平台。

第四,冗长的组会,让人厌烦。有些课题组的组会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从早到晚。除了自己汇报的那点时间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听同门汇报。更难受的是同门汇报的内容,自己还不太懂,硬生生要坐在那里几个小时,无论是谁,都不会喜欢的。

第五,害怕被嘲笑。曾经的自己算是天子娇子,过五关斩六将,才顺利上岸。从小到大都是一切顺风深水,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是让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在读研过程中,科研工作进展缓慢,遇到困难,让自己的自尊心受挫,却需要在组会上展示自己的不足,害怕被同门嘲笑。

总之,作为研究生应该正视组会,明白组会的作用就是帮助解决科研的困难,提高自己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容易克服组会的恐惧。

更多精彩见本人微信公众号,按三秒识别关注

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460701.html

上一篇:你的研究生生涯是这样度过的吗?
下一篇:具有这些特点的研究生,导师不喜欢
收藏 IP: 218.107.223.*| 热度|

24 郑永军 王涛 高宏 刘炜 朱晓刚 朱平 宁利中 王从彦 李学宽 尤明庆 杨正瓴 马臻 叶春浓 刘进平 张学文 梁洪泽 李建国 刘跃 段含明 汪凯 崔锦华 杜占池 钟茂初 池德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9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