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泳春兄:请看我那副“揍性”
先自我吹捧一下,我品行很好,经得起时间检验。不信,可以试验验证。不开玩笑是真格的,但是我是个别时候脾气不好。
一般是学生做事,同样的错误出现第三次,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来改正,我笃定狗急了跳墙,骂人。我本来小声说话的嗓门就大,脾气一来大声吼叫,就更是震得房间回音都颤抖。当然,我一般会克制自己不爆粗口。除了嗓门,我自己会呈现一副无法克制的鬼样。究竟啥模样我也没有照过镜子,反正是比较恐怖,我会揍桌子。见过我发脾气的朋友会感叹:啊,你这人发起脾气来这般可怕?这可能主要原因是我外表文质彬彬,看起来温文尔雅,与发脾气时候形成的强烈反差所致。自己事后也会非常懊恼,瞧俺自己那点出息?
另外一种对学生发脾气的时候,就是召集一起讨论问题,只有我一个人说,没有大家的主动发言。这会让我极端无助而发脾气,是研究生了,哪能没有自己的看法呢?对的错的不要紧,得说啊,还得我来问,问还不吭声?问两回,如果还是面面相觑的话,等到我问第三回的话,就会脾气失控,会揍桌子。
男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没有打架经历的很少。但成年以后还有打架的可能不多了。我过去确实是动手打过人的,而且不止一次。高中以前的不算,光大学就有两次,读研究生有一次。从此以后,才再没有动手碰过他人了(我指好人)。小时候在农村,搞错事情或者惹出事端,我老爹会发脾气打我,那是不打草稿的。而且下手也非常重,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好人。和我老爹不一样,对待儿子阔阔隆隆,我从来都没有动过手。顶多是说几句,我在他们面前一点脾气都没有,即便有时候他哥俩非常的顽皮把我捉弄得狼狈不堪。昨天,给阔阔隆隆教汉字,很随意地就想到了让他俩学习“二重奏”。为了让他们便于记住这个奏字,我就用到了“揍”来帮助他们理解。因为他哥俩经常鸡飞狗跳,我揍你一下,你反揍我一下。
还真别说,这个“揍”字还确实满有个性的,您看“揍性”。我回去以后,参加过几次研究生博士生级别的会议,可是看到很多人在报告工作的时候,会说到多少影响因子的文章发表了,将来要发多高的影响因子论文。而很少系统解释为什么这个科学问题值得大搞特搞?人家有没有搞?自己如何搞?即便是解释也是比较含混地一带而过,主要精力就花在讲结果的高潮上了。此时,我嘴里总是蹦出无声的“揍性”,我大抵记得应该是上研时候和同居一室来自临汾的 peter 学的。
泳春兄非常善意地提醒我,现在我的博客单调乏味,基本上可以说是连篇累牍地发案例研究结果,容易引发人家以为我要洗脑他人,容易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瞧我这揍性,和那些台上做演讲的研究生、博士生有何异?俺得动动脑子按照泳春兄的建议让俺博文的风格呈现得多样化一点。今早儿试试水,码了这些字,算是表示对泳春兄给我工作的支持和关怀的敬意。
俺不是文青,文字写得歪瓜劣枣,但心是诚恳的,敬请批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