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逍遥者自逍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f864 数学教育 家庭教育

博文

为什么要读博士——小人物谈读书

已有 3435 次阅读 2012-11-29 11: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读书, 小人物

 

   首先声明,我还不是博士,但我想读博士,但这个想法被实现的可能不是很大,我不喜欢英语,用我老师的话说这叫硬伤,伤不起!以前做过小报记者,当过中学老师,给大学教过课,给研究生辅导过。一直的梦想找一个安静点的地方读点书。

 

   近来在科学网上充斥着是否读博士的论调,这是好事,有很多人终于说出自己的心声,也有很多的牛人参与其中,可谓一时盛事。包括程代展老师事件,也包括一些海内外博士们的观点,我一直都在关注着,作为一个后学,理应听着看着就好,但总有些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老之问。因为说钱学森问出来的所以显得格外有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个问题多少年前就应该说存在了,前段时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这就算是对钱老的一个回答了。如果钱老的杰出人才就是为了拿到一个两个诺贝尔奖,那就显得狭隘了,一如说中国人说东亚病夫,我们拿了几块奥运金牌是否就能洗脱这个污垢,我想说不能的,如果普通国民不能很好去尊重这个国度的人才,杰出人才又从何而来!今天再次看到科学网首页一篇名为“我为什么不读博士?”,我不知身为公务员的龙老师对于读博士的心态若何?观其文说喜欢做科研,观其行也不过说为了未来罢了!再次申明我不是博士,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 中国人读书,孔圣人早已给出方向“学而优则仕”,这原本说对读书人的信任,可一般人也忘了这后面其实只是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后面还有一个“仕而优则学”,换句话说,开始的学只是做事的敲门砖,一如今天的学历,当你开始做事之后应该不断的学习。今天很多人读书虽不能再做官,但谋个差事却少不得学历,这就使得很多人为了将来的工作而苦读,苦读必然累。以为通过三年五载的学习就可以得到一顶乌纱,之后便能高枕无忧。

二、中国人读书总要为点啥。小学好好学习说为了上一个好的中学,好的中学说为了上好的大学,好的大学说为了好的工作,没能考上好大学的大学好好学习去上好的研究生,研究生找不到好工作就去上博士。上本科曾认识一个校友,你当年找工作还是挺容易的,那哥们自豪地告诉后学说,我本科没找到工作直接保研,研究生还说没找到工作上了博士,现在博士快毕业了,应该可以找到一个高校。当然,这是好些年前的事。现在的博士生都在干嘛呢,天天看论文,写论文,发论文,改论文,做毕业设计。为的是早点毕业,早点逃离,甚至硕士都期望着早点离开学校,这不能不说说时代的悲哀。

三、中国人读书太专。博士第一个字就是“博”,《中庸》治学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但现在的博士生大多说在实验室度过的,对自己的方向称得上明白,大方向算得上了解,这是算不得博学之的,举个学数学的例子,大多数的数学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基本都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曾说过“良好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不能博学的人很容易走入专业的死胡同里面,胡同里面甚至会出现自己看不见路,别人也不看见路,还以为里面暗藏高深。所以,研究生看一些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史学、教育学方面闲书来放松下心境也是完全可以的,顺便提升下自我的人文修养。博士的“博”不应该博在发表多少论文,如果论文真有价值,那多多益善,但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这样的文章可能就没有发表的意义了,博士应该说在开始寻找在某一领域要做到前沿,而不仅仅是为了数量而奋斗,那样想要找到激情说很难的。

四、中国人读书太听话。中国的老师说世界上最负责的老师,从研究生开始,只要说这个学生以后归某个老师负责,这个老师会安排很多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书给学生看,这使得学生养成一个习惯,要看的书老师都会准备好的,把老师指定的书看懂了就万事大吉了。这就造成学生根本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读书的,这样的培养方式想不培养成只知道写论文的机器又谈何容易。老师不应该是手把手教学生写字看书的那个人,应该说引导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人,千万不敢像网上说的那样“幼儿园学小学的内容,,小学学中学的内容,中学学大学的内容,大学学有幼儿园的内容。”放开手引导学生去做,而不是像样宠物一般养着。

五、中国人价值观太统一。出将入相这是古时候光宗耀祖的事,现如今那就是做官有钱或者有地位,对学问之道,对人内心的发展和追求的事关心得少了,用学者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了信仰,或者说信仰变得低俗了。这个问题反过来也说明了当前学术界地位并不高。齐格蒙特·鲍曼曾经指出,知识分子正经历着从“立法者”(legislators)到“阐释者”(interpreters)的转变。作为“立法者”,知识分子的角色是为社会立法,仲裁社会的终极价值观;作为“立法者”的知识分子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而所谓的“阐释者”,是指知识分子面对后现代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失去了价值理性守护者和仲裁人的作用和自信,而只能在沟通和理解中充当社会价值的调解人。于是,当今社会的很多学者都对价值判断避而不谈,而追求某种时效性。知识分子没有地位也就没有发言权,良禽择木而栖也就很正常了。

读书原本只是为了读书,读书和研究应该说研究生一辈子的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4523-637365.html


下一篇:硕士、博士进中小学,该当何责?
收藏 IP: 202.117.145.*| 热度|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