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slqj

博文

燃烧的生命:大美梵高

已有 4009 次阅读 2015-7-7 15:5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燃烧的生命:大美梵高

——读《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这是一个关于美的话题。这也是一本关于美的书籍。它讨论的是关于一个人的一些画的美。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那些画可能是美,画它们的人肯定也了解美,是他把他所理解的美定格在了他的画框中,留给了我们。但是,我一直觉得,可能那只是一种抽象的美,我们却很难对其想要表达的美有一个真正的理解!我几乎没有学过美术,所以也没啥敢拿出来说的所谓审美。至少,那些画,以及画它们的人,都并非唯美。感谢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太多的东西,现在都能打上唯美的烙印。但是,现实却总是很骨感!很具体,很琐碎!是这本《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让我有幸知道了那个人和他的画的美。具体的美,不再抽象的美!一种大美!

这是人之美,还是画之美?

蒋勋在这本书里,拿着的一把钥匙,一把企图打开那个人的心扉的钥匙,是一把救赎的钥匙。他透过他的足迹、他的画作,甚至回到他生活的荷兰、巴黎等地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动荡与变革中,去揣摩和思考那个人的内心。他觉得那个人的一生,就是救赎的一生。他的救赎留在了他的画作中。作为一个牧师的儿子,他企图救赎矿工、农民、织布女,乃至妓女,那些负重的人、哭泣的人,那些sorrow的人。到了巴黎,他感觉到了新的气息,他的画作开始明亮了起来,但他没有忘记工业化背景下的大片土地。终于,他背起了行囊,往南方走去,开始了他对自己的救赎。他审视自己,画了自己各种不同的自画像。他在思考,他在疑问,他在救赎!蒋勋也不禁在问:这到底是宗教,还是艺术?

那个人后来也想过上自己琐碎的生活,他邀请自己的朋友与他来住。他为他的到来,画下了大量的向日葵,只是想把这个向日葵挂在友人的房间。他画下了他给友人布置的房子。那是他们的新房。在很多书中,有人把他们的这种友情,甚至直接描述成了爱情。也许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吧。他终于拿着剃刀,走向了友人。友人落荒而逃。那一夜,他独自一人,竟没有缘由地割下了自己的右耳。这个疯子终于疯了!邻居联名上书,要求对他强制性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似乎还是在审视着一切,他透过小窗,凝视着麦田、教堂,他透过夜晚,仰望星空。终于,他射杀了自己。麦田里惊起了群鸦……公元1853330-公元1890729日,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时空。一个年仅38岁的生命。

跨越时空的美,一百年?

由于对数字缺乏敏感,或许,更是由于对历史、地理缺少了解。我一直有一种错觉,容易把书中的53年到90年,当成了是19531980。或许,我是想在自己的脑海中试图去寻找他和我们自己生活的某种相关吧。感觉每一幅画作都离自己好近!我会忘了那个人是一个一百年前的人,那些事是一百年前的事。时空在穿越,美却永恒。为我们解读的蒋勋,自己何尝也不是在穿越着。在这些解读的章节中,仅有向日葵割耳自画像维奥教堂等三四个小节标注了写作的时间,分别是20072008年的巴黎和19751982年的波士顿。而作者所记忆的一行人去那维奥教堂,去梵高的墓地,则是1975年的729日。

对不起!你的爱我承受不起。

一切都在变,一切都没有变!蒋勋在这本书里,一直在追问着一个问题:这个人,如果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如果是我们的亲朋,如果是我们的邻居,我们能接受他吗?他问美国二十世纪深情演唱《Vincent》(梵高的名字)的歌手唐·麦克林,他问他自己,他也是在问我们。如果我们正好是梵高当时的邻居,我们会在联名信上签名吗?如果我们正好是梵高的友人高更,面对他激烈的爱,我们也会落荒而逃吗?我想,不要说是一百年前,即便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盛名,我们仍然难以接受吧!蒋勋说,签署联名信的人中,有一名妇女,活了一百多岁,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活着,成为地球上唯一见过梵高的人,但她在电视上仍然坦白地说:那个人是个疯子,你们为什么说他是天才?

 

   

 

世界很小,也很大!

就这么一个疯子,他眼中的世界,却是那么的美。美的抽象,美的具体。他的爱,也是那么的抽象,又是那么的具体。他对一朵向日葵,竟能有那么浓烈的感情。而那浓烈的感情,仅仅就是要画出一幅能挂在自己友人的墙壁上的自己的画。蒋勋说,向日葵是梵高最纯粹的热情与爱,也许他也不知道他画的正是自己的生命,那么热烈,无论是友谊或爱情,都使人害怕。而现实世界的我们,既渴望这种热烈,而又害怕这种热烈。世界很小,也很大。一花一世界。在他最孤独的时候,最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时候,也就是在隔离治疗的时候,他仍然推开窗户,仰望星空,他看到了最美的图画。蒋勋说,梵高用拉长的点描笔触书写他与满天繁星对话的狂喜。他把宇宙静静移动的运转变成如此华美庄严的乐章,像最圣洁的宗教的颂歌。

 

  到底是谁病了?

人间灯火稀疏寥落,远不如天穹上繁星那么灿烂明亮。一个孤独的灵魂,他审视着苦难的人们,审视着自己!这世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梵高,你病了吗?”——这是我给他设计的一句台词。他留下了大量的自画像。他在不断的凝视着自己,询问着自己。想要逼视到灵魂的最深处。即便是割耳的狂颠之后,伤口尚未痊愈,纱布尚未除去,他又坐在画布前,凝视着自己,画下了割耳自画像。在那自画像里,他表现出的却是非常的平静。他还不失幽默,画下了他叼着烟斗,一副悠然……。在他生命的最后,在隔离治疗的过程中,他还画下了一幅为他治疗的嘉舍医生。那医生手下枕着医学典籍,满面愁容!梵高似乎在问:怎么样?没辙了吧!他是,试图在医生身上看到人性的另一种病的征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这是附录在扉页上的梵高的诗。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美,也充满了孤独!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他没有放弃他心中的火,他坚信世界并不孤独。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然后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瞧,他竟向我们走来了……“我结结巴巴地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有了一切。这后来的一切呀,我们都知道的,我们都逃走了。而在他离去的多少年后,他的画作却被大肆的吹捧……

我分不清,是梵高哪一件作品打动了我,还是他整个生命燃烧的形式才是正真的作品。”——这是蒋勋在作者序中的独白。他做到了,他在这本书中,把梵高生命燃烧的形式,作为正真的作品,呈现给了我们。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那团火,有时候却是那么的微弱,那么的需要关爱和呵护。他的画作不被承认,他的生活一塌糊涂,他患着严重的精神疾患!他却拥有令人羡慕的亲情!上面那些诗一样的文字,就是摘自《梵高传:写给提奥的信》。18853月,在一直坚持资助他的老父亲去世之后,梵高的弟弟提奥,负起了照顾这位兄长的责任。梵高也就留下了多达668封的写给弟弟提奥的信。提奥,这个小梵高岁的弟弟,在梵高离世后的几个月也就病逝了。他们葬在了一起!

孤独,是因为生命里某些坚持的部分无法被他人了解。

寂寞,是因为心里许多心事堵塞着,只能挤压宣泄在画布上。

我们看不见奇迹,是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寂寞地守住一个窗口?

这是蒋勋在解读梵高的美丽的句子。书里面将近一半的篇幅,当然,则是留给了和本书文字相应的梵高的那些美丽的画作。

麦田的守望者

这篇文字里的小标题,都是我在这次北京回来的路上,拿了一张小纸条随意的记下的几个类似于感触或者叫提纲的东西吧。在最后的两条我写下了“给自己布置一个新房”,以及本条“麦田的守望者”。说实话,看到梵高为高更画的“向日葵”,看着梵高为高更布置房间,“等待某个生命里特定的对象”,我还真是小感动了一把!这个梵高,他就像是一个待嫁的新娘,等着自己的心上人。他喜悦的收拾着房间!我甚至一下就想到了刘禹锡的《阿娇怨》:“望见葳蕤举翠华, 试开金屋扫庭花。……”

关于“麦田”。“麦田的守望者”,应该是我看过的一本书。书的内容几乎都忘的一干二净了。那书的名字却一直留在脑海里。529日,高铁去北京的路上,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小麦正在成熟,心情却很糟。我看到了麦田,静静的看着。我想我妈了!她老人家也是麦田的守望者。守望了一辈子!这次去北京,我带上了这本《梵高》。一路上的麦田,麦子都被收割了回去。南方一点的地方,麦田已被种上了别的东西。北方一点,则是黄黄的麦茬,个别地方冒着焚烧的烟雾。好在,《梵高》里却还是有着大量的麦田,麦田里有梵高的爱,梵高的美,梵高的孤独,还有梵高的枪声……

感谢这本书,感谢梵高,感谢蒋勋!

就像蒋勋的句子:

他的爱一向是一厢情愿的……

其实,这种爱依然只是寂寞独白,并不是对话……

他渴望一种分享的快乐……

 

2015.6.22 玉泉(《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蒋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3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036-903563.html

上一篇:日本,一个我们并不了解的国家
下一篇:科学家的手稿:达芬奇密码
收藏 IP: 222.205.15.*| 热度|

2 曹须 陈晓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