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沈从文先生在双溪

已有 4891 次阅读 2017-9-13 22:1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很喜欢我家乡小镇的名字——双溪。

每次读李清照那句“只恐双溪舴艋舟”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双溪也婉约、也动人起来,不再是个南方最普通的小镇,而是躲在深闺人未识的清秀佳人。

虽然我知道,此双溪非彼双溪也!

其实,我们镇的全称是双溪桥镇。

在咸宁,恐怕含有某某桥的地名不计其数,仅是以桥命名的镇就有双溪桥、横沟桥、马桥、高桥,等等,可见我的故乡是江南多水的地方,水多,则桥多,以桥为名的村落小镇也就多了。


看到双溪两个字,想到李清照的,不止是我,还有黄永玉。

知道我出生的小镇双溪,和沈从文先生还有关联时,我已经离开了家乡。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是身在其中,越是不得其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离开家乡越远,反倒对家乡的一切看得越来越清楚。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了解她。

原来,南方这个最不起眼的小镇,有一位世界级的文豪曾经在此停留。

沈从文先生1969年底到1971年下半年,曾在这里生活过。

我家的双溪,真的也是清婉动人的!


1969年,原中央文化部系统6000余名文化人和家属从北京迁居到咸宁,白手起家创办全国第二大规模的“五七”干校。谢冰心、冯雪峰、沈从文、严文井、张光年、臧克家、周巍峙、罗哲文等100多位世界级艺术国学大师聚集于此,工作、生活、劳动、创作。

其中,沈从文先生就在双溪生活了两年,而他最爱的妻子,张兆和女士则在离双溪25公里的向阳湖下放劳动。

双溪的天气,是典型的南方潮湿气候,冬天潮湿阴冷,夏天潮湿闷热,年事已高的沈从文先生,很是吃了一些苦头,但是他却依然很乐观,在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里的荷花真好。你若来······

彼时的沈从文,虽然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可见双溪村村有荷田荷塘,夏天万亩荷花盛开的美景,依然让那个苍白的岁月撒上片刻的柔光。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从此让双溪的美,更加具体而热烈了。

看着沈从文的来信,黄永玉也想起来李清照,更是用“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回复沈从文。


“五七干校”的那些大师们,在咸宁留下了不朽之作。比如郭小川的《楠竹歌》、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张光年的《向阳日记》、臧克家的诗集《忆向阳》等。

而在双溪的两年,沈从文先生在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的情况下,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且在一九七零年的一场春雪之际,写下来脍炙人口的长诗《双溪大雪》。


双溪大雪        
沈从文
昔有文中子,谎言炫世功。
学识贯天人,星斗罗心胸。
自谓帝王师,宰相兼英雄。
马融绛帐里,列席坐春风。
俗儒弄小慧,虚说犹冥鸿。
佛道诚大伪,还并包兼容。
太宗特豁达,同付一笑中。
殿廷衡三教,戏剧点缀同。
书生不更事,“大儒”许王通。
今有乡曲士,身心俱凡庸。
白发如丝素,皤然一老翁。
时变启深思,经春复历冬。
五色易迷目,五音耳失聪。
三月犹雨雪,彳亍泥涂中。
时怀履冰戒,还惧猛将冲。
夜眠易警觉,惊弓类孤鸿。
“何不辞辛苦?”“举世皆尚同!”
回旋云梦泽,风钦大王雄。
旌旗蔽云日,燎原烛天穹。
虎豹各潜骇,狐兔迹绝踪。
赫赫呈天威,壮丽难形容。
仿佛闻启示:“习史宜会通。
屈平性褊持,处世失其中;
宋玉人轻薄,徒矜文字工。
大庠三十载,错大实少功,
误人兼误己,自省必反躬,
为不识时务,难免伤路穷!”
此事难言说,兰艾将毋同,
亦宜若有人,应世巧为容,
乘时忽鹊起,终“举鼎绝踵”。
亦宜若有人,拙诚如老农,
廿载锥处囊,澹然忘穷通。
偶逢机缘巧,附凤即凌空。
亦宜若有人,材质凡鸟同,
善自饰毛羽,展翅成大鹏。
一举高冲天,飞飞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焉可穷?
金风杀草木,时序迫严冬。
孤蓬转自征,去住长随风,
如欲不自弃,何敢惜微躬!
不期万夫雄,还应预“三同”。
登高望广野,雨雪渺蒙蒙。
五月春来时,人天齐同功,
川原衣锦绣,红紫竞芳容。
平田七万亩,遥岑接碧空。
到处红旗红,人在画图中。
身心贴泥土,愧彼田中农。
鬻熊年九十,仆仆长安道,
搏虎臣无力,谋国实年少。
惟楚必有材,西伯乐闻道。
时势异今昔,少艾善波俏。
世传中山狼,如今心九窍。
血气既衰竭,拙诚胜乖巧,
虚心能受物,食道易健好,
路逢荣启期,相对还一笑。
远辞京国, 移居咸宁,索居寂处,亦复自娱。一年数迁,迄无定处。 天寒地冻,雨雪载途。又闻不久即将转移,心脏已不甚得力,亲故远离,相见无由。生活虽特受“优待”,营营宵征,一时间仍不免稍有飘零感。亦只见出个人脆弱处,毫无意义可言也。
                               一九七○年,湖北咸宁双溪区


我仔细翻阅这段过往,感慨万千。虽然说沈从文先生与双溪的相遇相守,实乃情非得已,但是相对于之前的一年数迁,居无定所而言,在双溪乡下劳动的岁月,却是稳定而相对不错的境遇了。

先生的一生,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也许咸宁的桥,双溪的桥,也是先生记忆中,虽然浅淡,却是带着荷花馨香的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075815.html

上一篇:我想要个编辑节
下一篇:住院小记
收藏 IP: 36.102.210.*| 热度|

5 史晓雷 刘钢 张晓良 武夷山 dsp20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