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为什么跟踪国外的课题容易获得资助?
原因有2个,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欧美的东东比国内先进,当然需要资助;国内大部分课题的评委里面中老年专家居多,外语不太好,阅读的文献多为中文文献,加之杂事缠身,很难对国外最新研究现状有深刻的把握,看到陌生的东西自然感到新奇。在创新为科学研究第一要务的理念指导下,跟踪国外的科研选题自然中标。
建议:集中精力,沉下心来,紧密跟踪国外研究最前沿,持之以恒,再发他2-3篇不痛不痒的文献综述,早晚会在NSFC竞争中胜出!
二、为什么越基础的研究越容易发SCI论文?
道理很简单,SCI期刊是西方主导的,要求数据扎实、方法可靠、实验具有可重复性,自然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捣鼓出的东西才能满足这些要求。反之,宏观生态学、工程科学、管理领域,要么无法进行试验,要么大范围的野外实验不具有可控性,要么实验结果不具有可重复性,因此投出去的论文很容易悲剧。
建议:大学变成研究院,所有教师转向基础研究,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如果无法转行,干脆坐在电脑里进行计算机模拟、数据推演、虚拟拟研究也行。
三、为什么科研经费中的劳务费比例偏低?
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显而易见:学术界的专家们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思维严重,仪器、数据不能共享,所以每个课题组的仪器、设备都是大而全、小而全。仪器设备的费用比例上升了,在科研经费盘子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劳务费的比例自然就低了。再者,咱中国人的劳动力不值钱,尤其是知识分子,工资比农民工还低,这点劳务费足够打发这些臭老九了。
建议:读研要找靠山、傍大腕,他们那里仪器、设备、数据齐全,既然不用买硬件了,劳务费自然会水涨船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