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厌学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而且呈越演越烈趋势,这种现象可以从课堂出勤率、考试作弊率、毕业论文质量看出来。如果稍微深入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大学的学风随着学校名气的上升、学历的增加呈逐渐好转趋势:985好于211,211好于三流院校;博士好于硕士,硕士强于本科,大专则大部分在打酱油。
市场经济社会,绝大部分人都是功利的经济人,如果按照微观经济学投入产出定律,一个没有产出或产出微薄的领域,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如果勉强进入,投资者看重的也只是一个壳资源。如果采用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高校的学风,很多现象就一目了然了。
先从学校品牌来看。在供求失衡严重、经营实体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情况下,学校的品牌在人才识别、人才评价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进了为数不多的985、211院校,不消说广泛的校友资源、上档次的招聘单位,即使毕业后改行,也会比三流院校容易得多。以南京为例,三流院校的毕业生即使再优秀,连报考村官、街道工作者的资格都没有,跟不用说其他稍微上点档次岗位的机会了。通常情况下,985、211院校的学风明显好于三流院校。用人单位戴有色眼镜进行人才识别也是情有可原的,人家名校的管理制度、进人门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平均水平肯定高于不入流院校,名师出高徒嘛。
再从学历层次来看。脱产的博士其实是个上了贼船的窄士,没有几篇上档次的SCI论文、没有点出国经历,想在发达地区科研院所找一个像回事的饭碗,势比登天。时间、精力的投入直接与命运、前途挂钩,敢不拼命?硕士毕业,大部分改行干点与专业沾点边的行当,时间、精力的投入与未来的前程部分相关。因此,硕士生的学风可以用三心二意来形容。学位课程及格就行、学位论文满足最低要求即可,至于与前程紧密相关的考证、实习可是马虎不得。至于本科、大专,因为所学的东东基本与未来前程不相关联,所以在游戏、恋爱中度过几年人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不要埋怨学生功利,因为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大学是个功利的校园。君不见,每次校园中层干部竞聘,都成为一个人人参与、万人瞩目的群众运动。原因很简单,在资源相对短缺、草根教师生存环境越发艰辛的象牙塔,有了权力,就意味着宽大的实验室、充沛的科研经费、优质的研究生生源等无尽的好处。如此大的回报,哪个顶得住诱惑?每年3月的NSFC申报季节,许多高校教师的办公室紧闭,办公楼过道鸦雀无声。道理很简单,园丁们都在家中忙着春天播科研的种子呢。一份区区十几页的申报书,25%的概率获得数十万元的科研经费,无异于中了六合彩,谁能不动心呢?大学校园有2个奇怪的现象,学习再差、脾气再坏的学生,在驾校实习时,也能忍受得了教练没头没脸的训斥;自尊心再强的男生,在美丽的女生面前也能死缠烂打、委曲求全。这么巨大人格、时间付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事实:无论是社会需要的驾照,还是关系婚姻大事的爱情, 投入回报率高,值!
客观分析,在学习面前,除少数勤奋的博士外,绝大部分学生连50%的正常的智力水平都没有发挥出来。大学学风每况愈下的现象背后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在产业结构低端、人情权力大于法治的中国,目前远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既然不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知识又有何用?除了极少数科研院所需要几个高学历博士、博后外,大部分垄断国企、事业单位进人,其实拼的是应聘者的人脉。而绝大部分私有企业的大部分岗位,其实并无多少科技含量,毕业后进入单位,现学现卖即可。
从这个角度看,即使高校采取严厉的宽进严出政策,不解决学生学习的动机问题,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而一个人情、权力泛滥,法制意识淡薄的社会,要步入真正的知识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这个事实出发加以分析,中国大学学风的问题,在短期内无解。 从投资决策分析的角度,数千万大学生浪费N年青春、数以万元计的巨大经济投入,大学毕业后仅仅获得了一个鸡肋般的壳资源(大学文凭),未免不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决策失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