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经典心理学实验的启示:环境、人性、制度 精选

已有 8802 次阅读 2013-8-9 19:56 |个人分类:象牙塔生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经典心理学

经典心理学实验的启示:环境、人性、制度

 

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科技体制,指向的对象都是人。人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如何、制度与人性的关系,这些基本人性问题的研究成果,是制定现代管理制度的前提。100多年来,西方管理学者、社会学家围绕着这些基本假设,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学实验。如果说世界具有普世价值这个说法成立的话,抛开信仰、制度、文化的外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性也具有普适性。因此,西方经典心理学实验的成果,可以为我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宝贵借鉴,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一、关于管理体制的假设和实验

1、经济人的假设与“胡萝卜+大棒”的泰罗制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经济人假设基础上,建立以泰罗制为主体的古典科学管理模式。该制度的特点是“胡萝卜+大棒”,核心内容包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制定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对效率的狂热追求,制度的专横性忽略其主体所想,忽视人的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因素,受到了众多的诟病而逐渐被不可避免地被以人际协调、人的激励为特征的行为科学所取代。
2、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的提出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表明,在人格尊重、提供发泄不满渠道、给予提出合理化建议等非物质因素的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

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纯粹只知道挣钱的经济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梅奥的理论也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

二、关于人性与制度关系的实验

1、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人:斯坦福监狱实验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希望研究监狱生活如何影响其中的警察与囚犯。他的研究小组将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改建成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通过报纸广告招聘24名身体健康和心理稳定的男性志愿者进行实验。这些受试者被随机扮演12名狱警和12名囚犯。津巴多任命自己为监狱总监。每个受试者仅仅花费了一天左右的时间就进入了角色。第二天,囚犯便在这个人为设立的监狱里发起了暴乱,用床铺在牢房里设立障碍并讥笑狱警们。而狱警仿佛找到了向囚犯开火的绝佳借口,一些狱警开始逼迫囚犯裸睡在水泥地上,并以限制浴室的使用作为特权强迫囚犯做羞辱性的训练,并用双手去清洁马桶。

斯坦福监狱实验表明,当我们比其他人拥有绝对权力或者来自上级的种种授意时,权力必然得到滥用,所谓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人。

2、人性是靠制度来保证的:米尔格伦实验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希望就受试者对权威人物下达命令的服从意愿进行测试。在他的实验中,受试者被告知将扮演“老师”的角色,所要做的是给隔壁房间的另一名受试者进行记忆力测试。事实上“另一名受试者”是由实验人员假冒的。受试者被告知,只要对方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他将按下一个按钮,控制器将使隔壁的“学生”受到电击以示惩罚(必须指出的是,并没有真正的电击发生,当然受试者并不知道这一情况)。此外,一名身穿实验室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将在旁边作指导和监督。

    在实验进行到某一程度,许多受试者表示开始感到不舒服,并质疑是否继续实验。然而,在得到无须承担任何责任的保证后,大多数的受试者都选择了继续提升电击电压,直到“学生”已经经死去或者失去知觉的时候,约61%66%的受试者仍然选择继续实验,直到电击达到最大电压450伏特。

米尔格伦实验鲜血淋漓地显示了人性本身的脆弱,只要那么一点点怂恿,大部分就选择了服从外界的声音,那怕耳朵里传来学生声嘶力竭的叫喊。所以,相信人性,但是不要依赖它,美好的社会应该有完善的制度来驱使。  

三、关于人性本质的实验

1、英雄是稀缺的:大西洋心理学实验

   1900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他认为,人在面临绝境的时候,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最终,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然而,在他之前,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100:1,在芸芸众生中,那些拥有坚定信心并朝着目标迈进的英雄人物,无疑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

2、大部分人都是缺乏主见的:阿希的从众实验

心理学者阿希曾作了一个用以验证从众效应的研究。受试者们被告知,他们将与另一部分人一同参与某项视力测试,随后将出示一些图片,并要求各自回答一些十分容易和显见的问题。这个测试的陷阱在于,除受试者本人之外,房间里还有其他实验合作者共同进行这一测试,他们将按照要求给出显然错误的答案。那么,在大多数人都犯了再明白不过的弱智错误时,32%的受试者也给出同样错误的答案。试想一下,当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那么黑白分明、显而易见的时候,这个32%的比例将会上升到多少。显然易见,大部分都具有从众心理,都不愿意充当一个离经叛道的独行者。

3、人性是麻木的:好撒马利亚人实验

好撒马利亚人是来自《圣经》的一个故事。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劫而身受重伤、躺在路边,有祭司和利未人路过却不闻不问,惟有一个过路的撒玛利亚人不顾隔阂,动了善心帮助了他。因此,心理学家约翰达利和丹尼尔巴特森希望对宗教信仰在助人行为上的影响进行测试。他们的受试者是一组神学院学生,其中的一半给予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并要求他们在另一所神学院里布道,另一半则要求在同一地点对就业机会的问题进行布道。

作为额外的变量参照,受试者被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内到达布道的地点,在到达指定地点的途中,受试者将会经过一个瘫倒在小巷中的路人,看上去急需帮助。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有着宗教信仰的神学院学生都没有给予路人以帮助,那些被给予“好撒马利亚人”故事专门灌输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寓言的教育意义而更多地伸出援助之手。

四、关于我国科技、教育体制构建的几点启示

   1、目前我国科技教育界普遍实行的“绩效工资”实际上是100多年前泰罗制的翻版,过低的基本工资,难以满足知识分子“经济人”简单再生产的物质需求,造成了学术界大面积的莘莘学子的躯体或灵魂的逃离。忽视知识分子的平等、参与、尊重等精神需求的效率优先的简单量化方法,严重打击了知识分子“社会人”的教学改革、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造成了单位凝聚力的极大下降。

    2、在环境与人性的关系上,无疑环境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坏的环境能使好人变成魔鬼。大多数人都是不具备坚强意志、从众心态明显、忙于生计的普通人,知识分子也一样,那种寄希望于极少数英雄式人物道德力量改变环境的作法,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现实的。

   3、改革的契机无疑是权力的制约、普通教学科研人员重大决策的参与、人格得到普遍尊重,因此,去行政化可能是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唯一突破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715563.html

上一篇:从数字看高等教育结构、变化趋势
下一篇:光杆司令的博导与新兵蛋子的学生
收藏 IP: 58.212.6.*| 热度|

18 刘全慧 程南飞 刘军胜 程万强 陈冬生 高江勇 何士刚 马冠一 魏武 吉宗祥 赵序茅 王浩 孙友甫 武夷山 qqlisten yunmu changtg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