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国基面上项目评审印象三四则 精选

已有 35462 次阅读 2019-5-12 13: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中部某一流高校工作的朋友是个急性子,每次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送审材料,总是集中全力看本子、查资料、给意见,往往在截止日前数天前就评审完毕,进行了系统提交。提及今年的国基项目评审,朋友有这样几个印象。

      一、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上通讯评审系统改进较大,侧重于创新性、研究基础两个方面。为了防止评审专家出现操作失误、胡萝僧判断葫芦案现象,系统特别给出“特优与优先资助“、“中差与不予资助”相关联4项提示。

      二、忧,申报书原始创新研究缺乏、跟风现象严重。申报书多以“基于XXX方法(模型)的研究”作为切入点。看似高大上,但通览申报书,这些模型、方法很少是申请人原创,基本是欧美国家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方法或模型的简单应用、改造或者综合。目前气候变化、碳计量研究是热点,朋友拿到的评审本子既然一大半集中于这些热点话题。

       三、愁,本子总体质量不高。研究意义较大、研究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创新性较强,这三者俱佳的本子很少。因此,国基项目25%左右的资助率应该是比较合理。资助率再高,就有灌水的嫌疑了。

      四,作为一种竞争性极强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者自然有成功的技巧,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哪些本子在评审中容易被被枪毙呢,朋友总结一下,有这样几条:

      1、研究题目伪高大上。一些题目,看似高大上,仔细分析,其实是国内外早已研究N次的内容,只不过是换了个地点、换了套数据,本质并无多少研科学价值。

      2、研究基础薄弱。有的本子选题不错,研究方法看似创新性较强,但只要一看申请人的研究经历,竟然一篇直接相关的论文(不限于SCI论文)也没有,让人怀疑项目的可行性。

     3、研究内容杂而乱。不同于青基项目,作为面上项目,研究内容自然要丰富一些。然而,相当部分申报书内容庞杂,导致研究目标不清晰,关键问题不关键,评价结果自然欠佳。

     4、拉大旗、作虎皮。一些有过留样背景的申请者,往往在申报书中把自己在国外的指导教师、合作教授列为团队骨干。学术界的人其实都清楚,这些国外名校大牌教授真正参与国内科研项目的概率并不大。拉大旗、作虎皮,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5、人不足、蛇吞象。有的申请者已经有N项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基项目在研,甚至是去年刚刚立项的国基项目在研,竟然今年又来申报国基项目。在目前国内的这种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下,作为普通的申报者,习惯于多种渠道申报经费,以抵御来年经费断档的风险,这种心情评审专家都理解。但考虑到很多学术界的广大“贫下中农”尚处于揭不开锅的饥寒交迫状态,除非本子非常优秀,一般评价结果都不好。如果在研的课题特别是国基项目与申报项目题目、内容重合度较大,很容易遭到枪毙命运。

    6、撞车遭霉运。很多高校,采取经济、行政手段,动员每个教师参与国基项目申报。有的学校,学科负责人比较强势,整个学科绝大多数教师借助于一个高大上科研平台、若干高大上仪器开展聚焦研究。这些做法无可厚非,然而体现在国基项目上,就是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平台撞车现象严重。可以想象,一个学校的一个学科,若干个题目及团队成员惊人相似、研究方法及支撑平台区分度不大的本子,送到同一个评审专家手里,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178545.html

上一篇:学生自杀、毕业门槛与延迟毕业率
下一篇:垃圾论文的价值——大学生毕业论文环节的存废之争
收藏 IP: 180.102.204.*| 热度|

36 王从彦 周志军 李学友 李剑超 周春雷 张忆文 杨小军 杨正瓴 王明明 胡良军 曹科才 李雪 李士成 彭真明 邱星辉 钟广法 韦四江 张江敏 姚伟 信忠保 黄永义 叶建军 李建国 李东风 吴嗣泽 徐志刚 王春艳 罗汉江 左小超 张卫 程强 孙志鸿 陈佳琪 金诚 贾玉玺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