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angx 这真是我的名字。博后,研究方向:星系宇宙学。

博文

星系形成的研究的一些问题

已有 4903 次阅读 2008-9-30 01:35 |个人分类:未分类

最近感觉星系形成的研究是越来越复杂了。目前经典的、流行的星系形成半解析理论认为星系是在暗晕中心,由暗晕内经激波加热后冷却的冷气体形成恒星而形成。因此,结合暗晕在冷暗物质主导的宇宙中,应该有如此结论: 1, 气体在维里化的暗晕内逐步冷却;2,大质量的星系形成应该较晚。 但是观测发现: 早宇宙早期就有很大质量的星系和黑洞形成, 并且很多大质量,高恒星形成率的星系具有一定的旋转速度,有类似盘星系的特征,因此,解释这些星系的性质在传统的等级成团理论和半解析理论中有一定的困难。最近美国的Neal Katz, 以色列的Avish Dekel等一系列研究发现,气体在小质量暗晕内并未被加热到暗晕的维里温度,而是直接由冷气体吸极而来,特别是Dekel最近更是指出,宇宙早期的大质量暗晕内的(冷)气体也是直接从周围的filament吸积进入星系中心,导致很高的恒星形成率。

因此,这些研究表明半解析模型中的气体经激波加热到暗晕的维里温度而后冷却的描述显然不对,我目前还看不到用模型怎样能来表述这些冷气体直接经由filament吸积。

另外,观测还发现,对于给定恒星质量的星系,宇宙早期的星系其金属风度要低一半左右,这也令人费解。同样的星系为什么在宇宙早期的金属丰度要低?很显然这主要由宇宙在不同时期的环境引起的,除非晚期形成的星系,其冷气体的金属丰度就应该比早期星系要高,这当然也与观测到的宇宙星系际气体的金属丰度随时间演化一致。但是目前的模型很难解释这一点。

几十年前,大家觉得星系形成理论中最难解决的是恒星形成和反馈的问题,目前这个问题依然没解决,又多了这么多问题,如以前一直认为很简单的气体冷却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227-40939.html

上一篇:做天文理论研究的悲哀
下一篇:我开博的目的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