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初,笔者在浙江的一所乡中心学校听了一节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
这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学生比较少,施行的是真正的小班化教学。我听课的这个班只有16名学生,通过桌椅的合理安排,正好分成4组,每组4个学生,这样就可以方便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了。教室里的硬件条件不错,有投影和电子白板。
这节课的内容是《圆柱与圆锥》,上课的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教师。老师不但制作了课件,而且带来了教具,分发给4个小组。这节课的内容很丰富,从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到特征,有讨论,也有动手操作。总的来看,教学的任务都完成了,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圆柱、圆锥,它们展开是什么图形,它们的高是什么。
听完这节课,我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特别是关于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教学上,似乎有一些问题。高的定义是确定的,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可是如何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呢?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让每组的学生探究这个问题。老师已经给每个组发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而学生手中都有三角板,这是他们测量的工具。下面是我观察到的测量过程。
在测量圆柱的高时,有的学生把圆柱立在桌面上,拿直角三角板有刻度的直角边靠近圆柱去量(图1)。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学生手中的三角板,其0刻度线并不在直角边的起点,而是在里面一点,这样就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将圆柱拿在手里,用三角板或直尺去测量圆柱的“高”(图2),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三角板或直尺可能并没有与底面垂直,其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准确的。
图1 图2
在测量圆锥的高时,问题似乎更大了。大部分学生测量的是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边缘的距离,其实测量的是母线的长度(图3)。。在老师提示和看书本之前,他们找不到正确的测量方法(一种正确的方法如图4)。即便是看到了,也有走样的(图5)。
图3 图4 图5
遗憾的是,这节课上完以后,还是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值。为什么会这样呢?
翻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到,对于4~6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但具体到圆柱和圆锥部分,并没有要求掌握测量其周长和高的方法,倒是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的确把重点放在了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上了。
在上面所述的这堂课中,教师并没有强调“高”作为几何体的一种属性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并没有交给学生测量的方法,更没有及时矫正部分学生错误的测量方法。校长说,这堂课是即时呈现的,而非为了让老师们听课而特意准备的。我觉得校长说的是实话。
笔者并非数学专业出身,也没有当过数学老师。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可能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能了。如果不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恐怕是不利的。事实上,中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在思维水平和运算能力的要求上都提高了,却似乎并没有在类似测量圆锥的高这样的技能上有所补偿。
一个疑问出来了:不会测量,但是却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样的学生能力到底是高还是低?这是否是数学教育所期待的?测量方法或技能的背后是什么呢?这堂课缺少的,恐怕不只是方法或技能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