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过三篇关于教学的博文,都精选了,其中一篇置项。今年听大师讲课,又受到大家的关注,其中的几个留言是匿名用户留下的,我回复不了,你会怎样回复?
[23]qzwjh2000
1. 国内2、3流高校需要真正把教学和学生培养放在首位,培养自己特色,否则没有前途。
2. 以我切身体会,【13】楼xlwyiping写的很有道理。对于理工科专业,一个好教师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和结实的实践能力为基础。一个老师上课,需要把知识构成中“被拆掉的阶梯”讲清楚,否则照本宣科,学生没有兴趣,不如自学。要讲清楚学科为什么按这个逻辑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设计能力,学以致用。按这个标准,当好一个老师很不容易。
3. 形式主义害死人。目前高校教改、教研成果名目繁多,评审材料汗牛充栋,真实的和有效果的有几个。所以,教改年年有,教学老样子,考试不划重点,照样考不出。
4. 就目前高校现状,有价值创新性的科研屈指可数,众教师苦于各种考核,东拼西凑,无中生有,没有创新,编出创新,种种压迫心灵底线,这种苦处当老师的心中自知。教育部倒不如让老师紧跟学科发展,消化学科内涵,宽泛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不需要去做伪创新,真正传道授业。如是善莫大焉。
[13]xlwyiping
看您写的关于年轻老师授课的内容,我很有感触。我一直有些偏激的认为,我的课程没学好,是因为老师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一,老师讲的很是枯燥,让我彻底失去兴趣;二,尽管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但是授课老师对此并不了解或者授课的时候并不涉及(所以的知识都是孤立的),每次抱着一本专业课的书看,我总觉得似曾相识,但对以前的知识为什么再次出现总是很费解;三,老师只讲纸面上的内容,对于知识内在的东西讲述不多,现在的课本大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容的浓缩,省略的东西总是大部分的,如果老师不能很好的把课本知识背后的内容讲出来,学生消化起来很难。
————————————————————————————————————
说到这我忽然想起来个问题:“据说”或者说“传说”,国内一些很牛的学校,比如“清华”,很多老师都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因此上课的热情并不大,但是“清华”学生却总是能作出很优秀的成绩(虽然我不知道这里“优秀的标准”是什么?比如,分数高,论文多,能去国外深造),对此我很是不解。随着近几年“国外知名大学网上公开课”的兴起,我发现国外的授课是严谨的,老师的准备是充分的,对于上面的“传说”产生了怀疑,不知您是怎么看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