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传
已有 5887 次阅读
2011-12-7 20:3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生活, office, style, class, center
渴望生活——梵高传
——出身世家的流浪者的生命体验
因了一些原因,读了一本厚厚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一开始不解书的名字——渴望生活。读过之后,才知道渴望生活是贯穿梵高一生的主题。
梵高家是望族。二位叔父是欧洲的大画商,一位叔父做海军司令,虽然他的父亲只是个普通的牧师,但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梵高走进社会的第一步是进入他叔父的画廊做店员,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他会象他弟弟提奥一样进入社会主流。但是不知是不是像传记作者写的那样,因为向房东女儿求爱不成,他变得激烈,或许画商的唯利是图与他自身的特质本来就水火不容,他辞职了。
经过几年的辗转,他去了阿姆斯特丹,与当海军司令的叔叔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准备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牧师,这也是他父亲一直希望他做的。成功的话,他会得到一个神职,为贵族社会服务,从而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在学习拉丁文和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疑问,神的旨意与拉丁文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呢,他要用他的宗教热情献身于宗教,他中断已准备了近一年的考试,找到了一家福音传道学校,如果能通过考试,他也可以得到牧师的任命,但遗憾的是,他没有得到这样的任命,原因是他的即兴讲演没能达到教员的要求,他本来就没按照教员的模式去讲演,他有他自己的理解。
即使这样,他仍赶赴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士。在这里,他表现出与贫苦人的天生的亲近感,他努力像采煤矿工一样地去生活,从而可以让矿工们接受他的宗教教化。半年后他得到了教会的认命,给他发了生活费,但很快又被讲演课的老师取缔了传教的资格。也就是说他做一个牧师的路子也失败了。这时他已经25岁了,仍然没有固定的职业,没有收入,也没有可以看到的职业的影子。他成了父母心头的担忧。
屡战屡败,生活无着,苦闷之情是可以想像的。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他拿起了画笔,开始学画。 一度中断联系的弟弟提奥已经开始画商的职业生涯,负担起了梵高生活及学画的一切费用,一直到十年后梵高离开人世。在十年中,梵高所有的画都归他的弟弟提奥经营。尽管如此,由于梵高不善谋划,往往在收到下笔生活费的前几天要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其苦楚不是我的笔能描绘的。而梵高在画在其死前只卖出过一副《红色的葡萄园》,卖了400法郎。提奥也在他去世半年后离开人世。
关于梵高的绘画,网上有以下描述: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死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随着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书信的出版,甚至传记小书的出版,梵高在世界各的逐渐家喻户晓,俨然已成了最受爱戴的艺术家之一。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而死后,其作品竟成了亿万富翁炫耀的资本!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梵高生前唯一卖出去的画——红色葡萄园
欧韦的教堂
非常喜欢这张风景画。
下面这张被我用来做电脑桌面了,效果非常好。
这张做了办公室电脑的桌面。
下面这张是陈安老师最喜欢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9300-515948.html
上一篇:
收到稿费下一篇:
王晓钢老师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