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小时候对火车的认识就是走亲戚,那时应该没有大巴。近的是去奶奶家。火车大概要走二个小时吧。是慢车。从出发前一天就开始兴奋。远的是去吉林市的姨母家。那时大连与吉林还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长春转车。大家都没电话,需要接站得发电报。所以记忆中有摩托车骤然停在楼前,然后就听到有人喊:---电报---。我初中有一年寒假独自去了次吉林,那时仍然需要中转。去时跟着一个大学生走的,回来时正在谈恋爱的大表哥和女朋友把我送到长春。我86年考完大学的暑假又去了一次,印象中已经不需要中转了。
然后是到西安念大学的四年,每年来回四次坐火车,以前算过在火车上净时间达到一个月。从大连到北京18个小时,从北京到西安近24个小时。大多是中午从大连上火车,第二天清早到北京站,排长队签转,签的是半夜由北京发往西安的学生专列。签完了,就把行李往寄存处一放,逛北京的景点。那时的体力不知怎么那么好,记忆中没有累,只有等半夜的火车前,在候车大厅里,随便找个地方一靠,就可以睡会儿。
从大连出发时,在火车上可以遇到中学各班在外地读书的同学,到了北京大家相互帮着办签转,那不是件容易的事,排长队,得需要体力,男生排队,女生看行李。然后挥挥手上了各自的列车。到了西安,也是半夜,总能找到校友,大家拼车,回到交大。
期末考完试,有次等不及订的车次,考完当天就办了个站票上了车。这列车差不多又是学生专列,把行李放到行李架上,人就各车箱走,看到人稍少些,就跟座位上的学生打个招呼,哎,让点地方,对方就给让出丁点地方,腿朝向过道,半个屁股在座位上,就可以休息会儿,或头靠着椅背就可以睡了。推车卖东西的,或过往的旅客经常会喊,借光借光,你就得把腿收回来些。。。。。。,男生会直接钻到座位底下睡得安稳些。
火车从东到西,一路上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景色,对第一次离家的学生是怎样的新奇啊。还记得第一次到西安是傍晚8左右,太阳还没有下山,西边的天是红红的,空气中有黄土的颜色。这一景象定格在记忆中,不能忘记。还有一次,89年6月初就跑回家,一路上看到河南、山西的农民都在收麦子,一点也没有在学校的轰轰烈烈,心里对经历过的事产生些疑问。还把这疑问告诉好朋友,那时对此并不能理解。
我的十个手指头都是簸箕,没有斗,老人说这是满世界跑的命。我坐火车的经历并没有因大学毕业而结束。老公家在江西与广东交汇处的大余县乡下。我第一次跟他回家,从大连乘船到上海,36个小时,从上海乘火车到南昌,时间忘记了,从南昌到赣州没有买到火车票,乘的是汽车,从赣州再换乘大巴到大余他大哥家睡一宿,第二天他骑自行车把我带回在乡下父母的家里。我常常拿这次经历跟他打趣。也就是我傻,现在的女孩子哪里会跟他。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京广线。从北京中转到赣州。后来还坐过从韶关到沈阳然后回大连。总之感觉坐火车越来越方便了。
这里没有记述火车上的味道与拥挤,YC都写了,一样一样的。
现在的火车追求速度。晚上上车,第二天早上到达目的地办事,晚上乘车返回住地,时间多么紧凑啊,办事效率多高啊,但乘火车的乐趣上哪里找啊。与陌生人聊天,看窗外的风景,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都只有慢才能享受到。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