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学校园里,你会看到:一边是大楼外高挂着巨大横幅“我们要办世界一流大学”,一边是大楼里高调告诫大家:不要搞精英教育,要搞大众教育。 咳,好一个悖论,世界一流大学意味着大众教育?
我们搞大众教育是无赖的选择,或是师资力量缺乏,还是另有隐情?没人告诉我们答案。不过现在的趋势是,宁要大众教育,不要精英教育。颇有文革时期的“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味道。
我们现在搞的大众教育说穿了就是,人人都能过关,个个都能毕业,只要找得到工作就是好学校。有的大学办得像职业技术学校。要理论没理论,要技能没技能。即使把大学办成这样,学生们也心甘情愿,觉得挺好的。文凭是王道。
学生要的是学分,老师要的是工分。大家配合得十分默契,也非常和谐。只是那些言传身教的老师过得很孤独无援。学生不再迷信权威,而是迷信分数。谁放水就选谁的课。那些要求严厉的老师,即使教学水平再高,也无人问津。学生恨不得不上课就拿学分。据有的学校的学生讲,自己总共只做了40分题,结果得了80分。更有甚者,像C语言之类的课,考都没考试,就拿100分(不过,这发生在某三本大学)。学校有些奖励政策似乎有意无意地在刺激人们这样去做。学生靠分数拿奖学金,老师靠选课人数领年终奖。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总有人为了学分或工分,冲破道德底线,甚至作弊。·教学质量究竟怎样?大家心知肚明,谁也不说。管教学的校领导是否清楚教学现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领导们总是告诉大家,知识不能讲授得太深,否则及格率太高,只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用即可。
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下,学生们能学多少东西,可想而知。校领导们就是聪明,怕学生学不到知识,就增加开课门数,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分数,又增加了老师的工分数。一箭双雕,皆大欢喜。好像越是三流大学,开课的门数就越多。殊不知,你开课的门数越多,就学得越肤浅。基础知识学得越肤浅,后面的课就越没法讲,只能科普化。中国大学一个学期一个学生有的多达十门,而美国大学一个学期最多五门。中国大学老师的水平本来就不如美国大学老师的水平,怎么反而比美国大学开的课还多呢?这开课原来也是有学问滴。其窍门就是低水平重复。比方说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一般只开一两门课就足矣,可偏偏有人开出《C》、《C++》、《C#》、《Java》、《汇编语言》、《网络程序设计》、《Matlab》、《Python》等等五花八门的课来。通信专业也有类似现象,如《有限通信》、《无线通信》、《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通信原理》等,看上去名称各不同,其实内容大同小异。你有多少种设备,TA就能开出多少种课来。不过,这么做也有道理,因为我们没有教学生“渔”的能力,只教了吃“鱼”的能力。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不能举一反三。你只能满堂灌,学生不会主动索取,上课无人提问就是明证。很多人都觉得开《专业前沿》课有精英教育意识。仔细琢磨,总觉得怪怪的。我们的老师只懂SCI,高精尖技术全部掌握别人手中,哪有前沿意识啊?这课只能请洋人了。
按照美国标准,中国的很多课讲得太肤浅,有的只触及些皮毛。比如说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我们的很多大学就讲讲线程、进程、什么银行家算法之类的概念,考试、作业也都是概念题。可能整个中国没有几所大学有线程进程之类的编程题。美国大学就有很多真刀实枪的编程题。所以,我们的大学生出去后,只能编应用程序。系统程序只能依赖进口。
过去毕业设计搭搭电路、编编程序、做做实验。现在学生很是“聪明”,干脆网上下载代码,改都不改就直接交给老师。你不让TA毕业,TA跟你拼命。
中国大学看重的是课堂教学,喜欢派督导去监督老师讲课并打分,对老师非常不信任,怕老师讲课作弊。美国大学看重的是课外作业(实验),喜欢监督学生作业并打分,对学生非常不信任,怕学生作业作弊。中国老师累,学生轻松。美国老师轻松,学生累。教学效果的好坏应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老师身上,因为教学最终目的是让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而不是老师的大脑。中国的板子没打错人?
有人将大众教育怪罪于扩招,这个好像找错对象了。扩招至多导致不及格率上升,不应败坏学风呀。现在是,作业抄袭成风,刷绩点盛行,不及格率不升反降。这是扩招惹的祸?
很奇怪,好像大家都愿意上大学,却不愿多学点知识,愿意鬼混。理论上讲,无论你有没有一个好爹,多学点知识绝对无害。即使就不了业,多学一点知识,转行也方便些,大脑也充实些。
由于大学没有学到真本领,有没有一个好爹,自然就有很多人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于是乎感叹: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培根原话是“知识就是力量”,没说改变命运啊。改变命运是你的错觉。就一个具体人来说,·知识不能保证改变命运。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知识肯定能改变命运。没有知识的国家就会愚昧落后,有知识的国家就会变得繁荣富强。
有人提出学美国tenure track制度,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但是在大众教育旗帜下,是没法学的。所谓大众教育就是大家都能上课。什么时候看到过哪个大学进错过人过?即使你教学水平再臭,不至于放水能力都没有吧?只要你与领导搞好关系,会放水,你的饭碗就是铁的。倒霉是那些不跟领导搞关系的严师。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的是,论文灌水高手好像也是教学放水高手。
难道大家真的讨厌精英教育?不,从小学到高中,无不在搞精英教育。从小学开始,大家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请家教,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前不久上海电视台报道,上海家长精英教育意识强烈,很多人居然花500万元买静安区50平米的老公房,为的就是让子女上上海市最好的小学。其实不只是上海,全国各地都一样,为了上最好的中小学,大家愿意挤破头,可以不惜血本。孩子被折腾得小小的年纪就戴上眼镜。不过,有的高中精英教育意识过度,已经成魔鬼教育了。
怎么到了大学,大家精英教育意识就淡薄了呢?其实并非如此。很多家长还是非常渴望精英教育滴。我见过一个广东老板。他告诉我,他愿意花200万元让孩子去上美国名牌大学。现在不止是官二代、富二代,甚至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意去美国上名牌大学。可见,精英教育多么有吸引力啊!即使考不上大学的也愿意去上名牌大学。不信,你问问所有在校大学生,有谁不愿上清华、北大的?尽管学费高昂,还有“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论”,还是阻挡不了莘莘学子涌向美国,而且有增无减,越来越低龄化。
中国产品是顺差,但中国教育是逆差。每年有大量外汇在支付国外高昂的学费。拼SCI真的意义不大,拼教育挣外汇才有意义。一个国家科技真正的强大在于你校园里有多少付高昂学费的洋面孔。即使10年后诺奖家常便饭,若偌大一个校园仍然见不到一个洋面孔,仍然不能说明你很强大。有人误以为传媒宣传是软实力竞争,其实那不过是口水战而已。真正的软实力竞争就是教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