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x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xf

博文

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究文献调研

已有 5254 次阅读 2014-8-11 15:0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药, 埃博拉

2014埃博拉疫情:WHO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86日已造成确诊或疑似病例增至1779例,961人丧生,其中实验室确诊1134例(接近1979-2009年全球总感染数2313例)。

全球至今尚未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或抗病毒感染药物。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干扰素和现有抗病毒药物均无效,目前仍只能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文献调研:埃博拉病毒相关研究较少,迄今PubMed共收录992篇相关论文;埃博拉疫苗研究国际研究更少,PubMed收录埃博拉疫苗研究论文仅82篇。

一、埃博拉病毒预防/治疗新方法进展

Choi JH2013年详细总结了埃博拉病毒预防治疗的新方法(Emergingtargets and novel approaches to Ebola viru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该文献主要结论如下:

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究包括以病毒蛋白为靶标的疫苗研究和抗病毒感染小分子研究。

1.以埃博拉病毒蛋白为靶标的疫苗研究(Vaccine Targets: Ebola Proteins

主要包括两种:①重组腺病毒和质粒DNA载体疫苗(RecombinantAdenovirus and Plasmid DNA-Based Ebola Vaccines);②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irus-Based Ebola Vaccines)。初步研究证实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可用于埃博拉病毒接触前/后的保护。

当前临床前测试的候选疫苗如下:

1 目前在灵长类动物体内测试的埃博拉疫苗

如上表所示:当前临床前测试的7类疫苗,分别为rAd5rAd26prime/rAd35 boost, VSVHPIV-3VEEVLP3,靶标蛋白为埃博拉病毒GPNPVP40。在灵长类动物均具有预防感染效果,VSV测试证实有治疗效果。

埃博拉疫苗发展展望:研发含有多亚型埃博拉病毒抗原序列的多价疫苗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2.抗病毒分子研发(Anti-Viral Molecules)

当前研究的抗病毒分子主要包括如下4类,病毒入侵和免疫逃逸小分子抑制剂、病毒复制阻断化合物、炎症调节因子(用于控制病毒感染症状)和凝血调节因子(用于控制病毒感染症状)。在研候选物质如下:

23 当前在研抗病毒物质(啮齿动物感染和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


其中表23所示在啮齿动物感染模型中研究的抗病毒物质共7类,在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中研究的抗病毒物质共6类,其作用靶标涉及活性氧自由基(ROS)、L聚合酶、病毒糖蛋白GP、组织干扰因子等。在研物质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预防病毒感染效果,部分显示出治疗效果。

US FDA已经批准了PMOs:AVI-6002, AVI-6003 (anti-sense phosphorodiamidate morpholino oligomers) LNP/siRNA:TKM-Ebola (lipid nanoparticle/small interfering RNA).两个小分子治疗药物用于I期临床试验和试验性新药应用(InvestigationalNew Drug applications)。

3. 未来研发方向:研发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药物。药物包被和分散系统研究是关键。

研究发现小分子药物治疗埃博拉线病毒出血热有诸多缺点,如血清半衰期短、在靶组织中生物利用度较低。抗病毒活性物质或疫苗的物理形态和药物代谢系统特点是今后研究重点。通过对有效成分的包被,可保持结构完整并不被酶分解,从而提升有效性,降低毒性。  

将黏膜附着/吸收增强剂、脂基载体、组织相容性高分子聚合物等作为药物包被是未来研究方向。

二、总结

当前抗埃博拉病毒感染药物研发包括两个方向,分别为疫苗研究和抗病毒感染小分子研究,疫苗的研究明显快于抗病毒感染小分子的研究。虽然部分疫苗已进入早期临床研究阶段,但是免疫应答持久性等相关研究依然缺乏。未来疫苗研发将采用基因芯片/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电脑模拟等新方法确定免疫保护应答;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抗病毒分子有效性的筛选。暂未发现我国在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究领域研究成果。

 

来源参考文献. Choi JH, Croyle MA. Emergingtargets and novel approaches to Ebola viru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BioDrugs.2013 Dec;27(6):565-83. doi: 10.1007/s40259-013-0046-1.

附注:博主非该领域专业,仅供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6113-818721.html

上一篇:再论大气污染与生殖发育健康危害——情报学方法的魅力
下一篇: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文献 药物 临床试验 分析
收藏 IP: 114.247.10.*| 热度|

4 许培扬 曾新林 杜建 徐向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