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xiaog0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iaog04

博文

“风云三号”——世界气象观测系统的中国星

已有 3172 次阅读 2012-9-21 19:3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 微博系统

“风云三号”:世界气象观测系统的中国星

——电工学院“微波系统工程”团队校企合作纪实

 

2008527日,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成功升空。“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中国第二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系列。这颗卫星将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规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球气象信息。“风云三号”卫星已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服务于世界各国。

                 

                                    (风云三号卫星效果图)

“风云三号”地面接收系统是一个集天线、伺服跟踪、信道管理、变频解调、数据分发处理为一体的复杂信息系统。其中,信道管理是维系着前端接收与终端处理之间的中枢桥梁,担负着射频、中频信号的调度分配和管理,是接收系统中可靠性要求最高的关键单元之一,    卫星轨道高度836.4千米,如何清楚地“看”清寰球风云变化?又如何确保地面工作人员准确接收“风云三号”的“所见所闻”?这正是我校电子工程学院“微波系统工程”科研团队曾经参与攻关重大技术课题。

业内专家称,风云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创出中国气象卫星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正是这颗开创了“气象卫星新纪元”的“风云三号”,凝结了“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的许多智慧和汗水。

信号分配调度是复杂电子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关键枢纽。“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着力解决的,正是“风云三号”地面接收系统中多通道射频、中频和基带信号三级交换处理单元。据介绍,“风云三号”在国内建有四个地面信号接收站,分别在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四地;在瑞典的北极地区建有一个海外信号接收站。这五个站的信道管理系统全部由“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研制完成。

 “风云三号”地面接收信道管理系统是“微波系统工程”团队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个缩影。实际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的校企合作事业,已经走得更远、更精彩。“这几年,我们参与了多个国家、军队重大项目的配套设备和分系统研制任务。”韩周安说。

2009年,“微波系统工程”团队与航天五院合作,为中央电视台研制了一套“数字高清上行信号交换系统”,切实解决了多频道多信源到多个发射机之间的信号交叉管理问题。

2010年,“微波系统工程”团队与中电集团多个研究所合作,配套研制了多种信道管理设备,在包括尼日利亚、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通信卫星系统中得到应用。

“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用户对我们的产品十分满意,评价很高”,韩周安说。对用户来说,科研产品必须符合“可靠”、“好用”、“先进”的原则,虽然是高校科研,但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这一点上与研究所、工厂的产品要求没有区别。合作企业最终选择“微波系统工程”团队作为长期合作对象,进一步证明团队科研在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度以及先进性上具有相当的优势。

通过长期合作,逐步建立相互依赖的科研、学术和人才培养互动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微波系统工程”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信道交换管理技术方面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与十多家重点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其行业地位还在逐步扩大。

“校企合作是互补的,因而是双赢的!”韩周安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4242-615157.html

上一篇:成电简史
下一篇:校企合作不能急功近利——专访电工学院韩周安教授
收藏 IP: 125.71.2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