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jianjun

博文

简评十大科学新闻

已有 9385 次阅读 2016-1-17 16: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新闻, 环球科学, 2015

   最新一期《环球科学》发布2015年世界十大科学新闻,这本《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杂志,可能在选择上更倾向于与中国相关的,或者说在中国更具影响性的。此外,所谓新闻,就是比较吸睛的事件,也不等同于科学进展。不妨转录于此,并略加点评。

NO.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评:这是诺奖启动一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度,在当今科研群体最大的国度,在科研论文产出第二大的国度,产生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诺奖。是不是也算科学精神提振民族精神的标志性事件?被评为第一科学新闻,应当之无愧。不禁想起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我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首位冠军得主,实现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不过,科技事业的发展比之竞技体育事业,挑战性要更大,不确定性也更大。

NO.2荷兰科学家验证量子力学“超距作用”

 

评:又证明老爱错了?曾经相遇,便永世纠葛,这真是个奇妙的事情。人脑的神经,有没有超距作用呢?

NO.3中国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评:定制婴儿初露端倪,中国科学家胆儿可够壮的,Protein & cell 也够大胆,论文最终还是发了。科学界一片哗然,科学该不该有禁区?

NO.4美国NASA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

 

评:人类的视野不断延伸,看似无所不能,极限在哪里?反观我们的脚底和周侧,纷争不断,战火连天,看来,科学也不是万能的。 

NO.5北大清华抢发论文风波

 

评:很多人因一场争论才了解磁感应受体。是非之间,科学的残酷竞争可见一斑,又是一地鸡毛。即便争议不断,SB顶住压力,文章于1228日正式刊出。结果是,争议的中心人物,发了文章,丢了饭碗。究竟是不是抢发?控辩双方各执一词。局外人看来,似乎是:学术不端难定论,龃龉既生,必须有人买单,为了大格局,牺牲小局部。科研合作隐忧犹在,学术交流何去何从?确该深思!

NO.6美国NASA证实火星上存在液态水

 

评:若存在?又能怎样?

NO.7中美科学家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

 

评:看来,凝聚态物理与粒子物理,也偶尔会走在一起。新粒子的发现总是那么惊艳,这不又热闹了吧!声索发现权的有三支团队,中科院团队、普林斯顿团队和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背后的优先权之争亦惊心动魄。(1哪家最先提出正确的理论预测?中科院团队于20141231日率先在arXiv网站上公开预言在TaAsTaPNbAsNbP这四种非磁性材料上可以发现“外尔费米子”,普林斯顿团队在20141124日向《自然通讯》杂志提交文章,也是对这类(非磁性)材料进行理论预测。即,中科院团队确实是第一个公开理论预测的,但普林斯顿团队是第一个向学术期刊提交预测的。(2哪家最先得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均在arXiv网站率先发布,211日,麻省理工团队率先贴出文章,212日,普林斯顿团队贴出文章;216日,中科院团队也贴出文章。可以说,实验结果几乎是同时取得的。(3哪家更受同行支持?麻省理工团队、普林斯顿团队分别于215日将自己的文章正式投给《科学》杂志,中科院团队也于217日向《科学》杂志投稿。然而,716日,《科学》在线发表了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和普林斯顿团队的研究成果,而中科院团队的论文在617日遭遇拒稿处理。最后结论,英国皇家化学协会网站报道中,肯定了中科院团队和普林斯顿团队的工作,即,将首次发现权归功于中科院团队和普林斯顿团队相互独立的研究,而麻省理工团队只能算重要的参与力量。

NO.8美国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

 

评:又是转基因,是不是转基因也有好坏之分?今后要吃生鱼片,应该不会太奢侈了吧?

NO.9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大脑中发现淋巴系统

 

评:这条也被《科学》评为十大年度科学突破,教科书又要改写了。

NO.10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共识

 

评:这条是最不像科学新闻的科学新闻。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将是人类不堪承受之重。



附:《科学》杂志评选的2015年十大科学突破

 

NO.1  基因剪刀——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全名为“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是细菌防御病毒入侵的一种机制,2012年才被科学家发现并加以利用,成为生物医学史上第一种可高效、精确、程序化地修改细胞基因组包括人类基因组的工具。

NO.2 “新视野”探测器飞达冥王星。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于20061月发射升空,长达9年多的追逐后,它于美国东部时间714日近距离飞过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

NO.3 脑内也有淋巴管。淋巴系统是一个网状的液态系统,能帮助清理人体废弃物并运输免疫细胞。今年,科学家在实验鼠的脑内发现连接免疫系统的淋巴管,颠覆几十年来教科书中“脑内没有淋巴管”的旧观念。

NO.4 用酵母合成阿片类止痛药。阿片类药物是止痛效果最好的一种药物,但其唯一来源是罂粟,因此其生产依赖于罂粟种植。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酵母,可把糖转化成蒂巴因,后者可用来生产阿片类止痛药。

NO.5 量子纠缠状态获证实。这一概念是指空间上分离的两个粒子可互相影响,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测出一个粒子的性质,就可立即判断另一个粒子的性质。爱因斯坦拒绝接受这种“幽灵般的远程效应”,因为这与他提出的没有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可超过光速的理论产生冲突。但今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状态。

NO.6 地幔柱存在证据被找到。有关地幔柱是否存在已争论了40年,支持者认为地幔柱把地心热量输送到地表,可解释夏威夷火山形成于地壳板块中部的原因。今年,科学家利用改进的地震波成像技术绘制出迄今精度最高的地球内部模拟图,发现了28个地幔柱存在的证据。这些地幔柱宽达800公里,是此前预测的3倍多,因此地核冷却模型可能需要修正。

NO.7 研制成功埃博拉疫苗。埃博拉药物与疫苗的研发进展总体令人失望,但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等机构研发的VSVEBOV埃博拉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其保护效果介于75%至100%之间。

NO.8 改善心理学研究。许多心理学实验结果都无法重复,而今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法是“预注册”,即在做实验前就公布实验方案,最终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公布结果与统计分析,从而保证实验的透明性,避免研究人员仅选择有利的那部分数据。

NO.9 南非发现新古人种化石。一个国际团队在南非某岩洞深处发掘出1500多块骨骼化石,这些化石不同寻常地混合了原始人类和现代人类的特征。科学家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纳莱迪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种之一。

NO.10 确证早期美洲人来自亚洲。科研人员对一个被称为肯纳威克人的骨骼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这一骨骼距今有8500年。测序结果表明,早期美洲人从亚洲迁移而来。这一研究可能有助平息有关早期美洲人祖先的争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0464-950989.html

上一篇:屠呦呦获诺奖,大中华洗雪耻
下一篇:一鸣惊人,按图索骥
收藏 IP: 123.68.24.*| 热度|

5 姬扬 孙颉 董焱章 田云川 周可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