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fan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ofan68

博文

历史 文化145:纳鞋底为什么要在伏天和用麻绳

已有 4634 次阅读 2022-9-3 12:23 |个人分类:历史 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老家是山区,石头多,穿的鞋坏的快。河北省唯一完整保留到现在的一块汉朝石碑“白石神君碑”所在的白石山,就在我们苏庄村旁边。白石即石英石,其碎块又硬又锋利。有个顺口溜是:游趟白石山,后亏多半年。好鞋穿一双,赖鞋不够穿。

做鞋是我小时候农村妇女的一项重要工作,纳鞋底是重中之重。

很多人都知道用麻绳儿纳鞋底。但为什么要用麻绳、而不用棉线绳纳鞋底呢?这个问题在网上没有查到,不过我小时候还真问过大人。结合当时大人的回答和我后来的思考,说一下其原因。

鞋底是垫很多层破布再纳成的。麻绳儿基本没有弹性,而棉线绳弹性大。鞋在穿的过程中,纳鞋底的绳会磨断。麻绳儿纳的鞋底,由于麻绳儿基本无弹力,磨断的麻绳基本不会往回缩,踩来踩去,会形成蘑菇头,鞋底不会散。若用棉线绳纳鞋底,磨断的棉线绳由于弹性大,常会缩回鞋底的线孔内,鞋底容易散,所以一般都用麻绳。

纳鞋底为什么要在伏天,一方面是因为这时农活不太忙,妇女不用到田间帮助干农活了。另一方面,麻纤维比较脆,纳鞋底的麻绳又很细,天气干燥时纳鞋底容易断。伏天湿度大,麻绳靭性较好,不容易断,所以纳鞋底就成了我们那里伏天妇女们的主要工作。

纳鞋底用的麻绳儿是直径约2毫米,用手在腿上(我老家是在小腿外侧)把两股麻皮一下一下搓成的。长度约23米。最后还要搓成越来越细,尖端要能穿到针眼中。

在搓的过程中,搓成的那段绳儿在继续搓的时候会旋转,若在平地上,经常会缠绕在一起,甚至会缠起一些小杂物。若是坐在高处,搓好的那段耷拉在下面,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河北省农村的民房大部分房顶是平的,我家的房子也一样。我家门口有棵大香椿树,伏天常有好几个妇女坐在香椿树阴下的房沿处搓麻绳儿,麻绳垂在房沿下不会缠绕,这种的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纳鞋底时右手拿把针锥,是把直径约1毫米的大号针尾部固定在柄上做成的,中指戴顶针。左手拿鞋底。纳鞋底的方法大致是:先把麻绳尖的那端穿过针眼并固定。用针锥在要纳的鞋底上扎个孔,用顶针把带有麻绳的针顶过小孔,拉过去麻绳,把麻绳在针锥把上挽一圈,用力把麻绳勒(:[lēi])紧,就这样一针一针地纳完整个鞋底。手巧的人还会把针脚纳出花样。

还要说明一点,做成的鞋的大小,基本由鞋底的大小决定,所以若家中几个人的脚大小都不一样,就要纳多种不同大小的鞋底。用纳好的鞋底做鞋,就什么时间都或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458-1353838.html

上一篇:历史 文化144:苏庄广化寺考查研究
下一篇:延衰老44:做红果核手串
收藏 IP: 111.165.206.*| 热度|

21 孙颉 杨学祥 史晓雷 杨民力 尤明庆 许培扬 李学宽 李宏翰 张晓良 刘钢 王安良 贾玉玺 郑强 郑永军 刘炜 晏成和 姚小鸥 杨正瓴 杜占池 宁利中 雷宏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