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主要情节是2016年(当时85岁的)苏庄村的中共党员范景堂提供的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范振英写点抗日时期的故事(9)。
从清末或民国初期元氏县兴办新学堂,到我上小学,我县都是1至4年级是初级小学,简称初小。5、6年级是高级小学,简称高小,而且是春季招生。
直到解放,我老家的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是文盲。所谓有文化的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初小毕业可能比现在大学毕业的地位还高,高小毕业不亚于现在的研究生。
1938年元氏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很重视教育事业,不仅恢复和建立了多所初级小学,还在多地建立过高级小学。这些高级小学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就是“抗日高级小学”,简称“抗高”
大约是1941年,县抗日政府在当时还是抗日根据地的仙翁寨后街(简称后仙)的一所民宅里建立了一所“抗高”。校长是河南人,学生人数不是很多,年龄大多是十二、三岁。
在1942年,日军侵占了苏庄、仙翁寨等村,我们这一带成了敌占区。修了公路、建了砲楼。后仙村北的最高处修建了敌人的洋城岗楼。
由于南佐中心据点的鬼子和后仙洋城岗楼上的鬼子时常对学校进行骚扰,使得后仙村的这个“抗高”不得不搬离,并且经常转移地方。先后转移到北正、西王家庄等很多地方。
学校经常搬家,学生们上课的地点自然也不固定。师生们把铺盖打成卷儿,搬家时背起就走。晚上睡觉也是和衣而卧。上课在西王家庄西山沟里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那里比较偏僻,便于隐蔽,受敌人干扰少。
范景堂老人说,有的老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前仙村的钱自修教师。
顺便说一句,我1954至1957年在位于元氏县城里的元氏中学上初中时,钱自修老师就在该校任教。不知是因为他家仙翁寨和我们苏庄很近,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他是我现在唯一有清晰印象的初中老师。他的勤奋、憨厚的印象一直鼓舞着我。
这个抗日高小培养了一大批人,以后大都成了各级领导干部。我以前博文中说过的天津解放时的进津干部、我的表哥肯定就是这个抗高毕业的,他还说过一起进津的还有他的几个同学,是一起上学,一起干革命,一起到天津。
范景堂说,日本投降后,学校迁到了南佐镇,后又迁到了元氏县城内,地址是南塔寺那里,与原来县城里的学校合并到一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