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抱朴守拙 戒“作”勿躁

已有 4674 次阅读 2017-7-5 09:30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抱朴守拙, 戒“作”勿躁

抱朴守拙 戒“作”勿躁

明朝洪明撰写的《菜根》一,流于后世已近四百年

作者人世万象的深刻悟,言辞洗意旨深

是一部生华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典。
今有人把菜根》概括成:

事不拖、不多、人不作”,颇有些道理。
事不拖
年少有很多梦想,往往一拖再拖,至不了了之。
《菜根》里有么一段

人之有生也,如太之粒米,如灼目之光,如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如何看他不重而虚生之羞?
大意是,人一生太

明白了一点,人怎么会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呢?
习惯于做事往后拖延,想享受安逸。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休息,最后往往一拖再拖,直至时过境迁,错失时机

惰是人的本性,需要努力克服。只是能完全克服惰的人为数太少。曾国藩曾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
才人指天资聪慧的人,庸人指平凡大众
成功者必是立即行者。只有立即行才能出比人更多的时间,比人提前抓住机遇。

盛年不重来,一日再晨,及当勉励,月不待人。

不多
《菜根》上口乃心之,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走尽邪蹊。
守心,群守口。太多的人容易遭受患。
《周易》里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从口出,该说,不该说的不能,否则祸患就会降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只在天亮叫两三声,大家听到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精辟的解受人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

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说话分寸尤为重要

人不作
“作”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虚得分是作,事情做得火而夸,也叫作。
《水浒传》里的那个牛二,死前的名言是:

“来呀,是好就砍我一刀!然后就被志砍死了。

就是不作不死。
是不安其位
燕王朱棣登基后,年号永。朱棣的儿子中有两个最有希望承皇位:子朱高是个体弱多病的胖子,但心地仁厚;次子朱高煦武勇人,在靖之役中立过战功,原本最受朱棣宠爱。但此人在太骄纵蛮横,朱棣最终权衡之下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
但是朱高煦却一点也不安分,朱棣他的封地他不去,一直在南京,甚至自比唐太宗,还纵容手下非作歹。私募兵,不安心做自己的王。在朱高去世之后,朱高煦密造反,失,他仍然不安分。新皇来看他,他又把皇帝了个跟,皇帝下令把他扣在一口缸里,他居然把缸起来横冲直撞,皇帝最下令在缸外放火,把他烤死了。
是肆意挑衅
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年轻时是一个光四射的大美人,当萧绎还在当湘,她嫁萧绎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化打扮半,名曰半面,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袍上。后来更是公然出,皇帝气不,下令将她死。

是不自量力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乌获

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骨。

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多,气而亡,二十三
一个人做事出自然,做到坦然安然,

安于己位,量力而行,既不分,也没有不及。

不虚,不做作,活出自己的本性,把握恰到好的分寸。
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所以往往会做出很多逾越的事情,

展也就自然失去控制,悲也就降了。

所以孔子感中庸之德也,其至矣乎,民久矣,中庸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做到的人已很少了。原因就是其中的度很把握。

所以《菜根》里文章做到极,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大意是,好的文章并不是用了什么华丽藻,惊艳言,只是它描述的好符合那个事物而已,做人做到最好的,也不是有什么其它的方法,也只是活出他的本性,不虚,不做作而已。

抱朴守拙,看似愚笨,实则自然而然,大道也……

红叶随笔2017/07/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1064662.html

上一篇:“就好”歌
下一篇:那年那月那时那里那些人……
收藏 IP: 124.214.232.*| 热度|

14 李颖业 史晓雷 张忆文 徐令予 黄仁勇 朱晓刚 戴德昌 鲍海飞 蒋永华 杨正瓴 李坤 yaozi bridgeneer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