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真实最可贵
——诠释一个简单朴实的李小文老师
李小文老师应该在天堂安顿好了。
1月16日的最后送别场面,再次展示给世人纯洁的真情,不再只是是网络虚拟世界的纪念回忆。
按李老师的风格,他会用尊重所有人的言论和自由表达,只是一笑而过。这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没法做到的,所以,我斗胆回应一下科学网上对李老师纪念相关的各种发问。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发博文纪念李老师?有人眼里看到的是平淡的一两件事情的回忆,从这些博文中找不到李老师高大的形象,甚至认为这些博文有攀附之嫌。还有些人对纪念博文进行“评头论足”。总之,这些人用他们的思想不明白众人为什么发这些没有水平的博文。据我观察,李老师的很多学生是特意注册科学网来发“平淡博文”纪念的。
我想向这些人问一句,你们听说过“幸福总是相似,悲惨各有不同”吗?李老师就是这么平淡真实地作为一个科学网博主存在过。他不会是叱诧网络的精选王,但是他的博文既有专业更有交叉,留下的是他思想的结晶,把无数新想法奉送个感兴趣的网友;李老师不会是怨天尤人的愤青,他关心社会,尖锐提出问题却以平常心看待,显示对未来的信心,又以实际行动表达忧心并积极献策;李老师就是和很多关心学生的尽职尽责的老师一样,给学生最正常的指导;如果非要把李老师的平淡真实和其他平淡做个比较,那就是他能做到永远的平淡真实,一般人却不能,这就是为什么用所谓的寻常思维难以发现他的可贵。
如果这样解释还是难以让这些人信服,他们完全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满足平淡的生活,也许这些人是所谓的浪漫男人,能舞起不一样的家庭生活;也许这些人是所谓的学界精英,在某个学科领域无人能及;也许这些人是……;对不起,我们都是普通的大多数,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平淡过客。
在众多博友纪念之际,为什么有这么几个人总不甘心的要发问这些平淡的纪念博文,就像一个不惜千金买人一笑的“富豪”,却非要当着千百万平淡的百姓说,“你们过得有幸福吗?有意思吗?”,就像一个无人能及的“科技精英”,却要对千百万不同研究人员说,“你们有做研究的能耐吗?成果呢?”无论如何,这些人不会和李老师一类的,不是和普通人一类的。他们是不甘于看到一个平淡的人被众多普通的人关注,而冷落了自己。
我们大概都不会否认,李老师有很多值得学习、宣扬的地方。有人担心,我们是不是应该突出重点,要强调专业成就?可是,在李老师的采访中,他早就清楚地告诉世人,他的最低要求就是完成项目任务。李老师没有令人羡慕的国家自然科学大奖,但是他的贡献却实实在在让他成为一位院士。李老师作为中科院遥感所所长、北师大副院长、研究中心主任,没有为自己建设专属的强悍团队,而是培养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等所有有前景的人才项目。李老师成名之后,没有着力打造自己可以用来宣传的丰功伟绩,而是让给后辈提供发展的机会。我们如何宣传他呢?但是,我们却知道,李老师是最值得宣传的。
有人“好心”为李老师的“过早离开”寻找“科学依据”,试图在警示博主们如何才能“对社会贡献最大化”,蹦出来“烟酒论”、“博网论”。我觉得我的数学是没有学好的,但是这里凑合用一下吧。看看能不能给这些人提供最佳选择: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的各种行为当作变量x,比如:指导学生x1、上网发博文x2、上课x3、搞研究x4、关注社会x5、……、xn;相对应产生的社会贡献是:f(x1)、f(x2)、f(x3)、f(x4)、f(x5)、……、f(xn);这人的人生贡献是Y=Σf(x)。要获得Y最大化,不是xn中的某项最大,也不是f(xn)中的某项最大化。在每个f(xi)都不突出的情况下,却完全可能实现Y的最大化。这就是无数个平淡的xi,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般般的f(xi),甚至是拖后腿、致命的f(xi),却得到的令人敬重的Y=Σf(xi)。这就是李老师的一生诠释的道理,是我们凭直觉就能知道的。
也许,李老师在媒体中常说的,“只求及格回家不挨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考试追求及格就行”,早就教导了他的追随者们不会“过分解读”,早就知道他的真心朋友们留下的博文是朴实无奇的。
有人说,李老师走的那天,北京的天空特别,特别蓝;1月16日的天,似乎也特别,当四周都是雾,却在中间给李老师开了个天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