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开始,一年一度的报考研究生很快就拉开序幕。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一年达60-70万人,这个数据还不包含利用周末的时间回校学习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国内的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招生规模正常都是维持在10:1左右,这个比例已维持了许多年。我们读大学时,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就是20多万,一年全国的硕士生也就只招收2-3万人。现在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招生规模都比以前扩大了近30倍。虽然我支持终身教育的理念,但我也认为优秀人才在人群中的比例是一定的,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读博士,就都成为优秀人才。但受中国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文凭作为选拨人才的敲门砖,还是看重其学历的,故研究生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一年毕业差不多700万的大学生,本科生已不算什么人才了,当然,从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受到一定的欢迎。看到研究生毕业的师兄师姐,找到的工作更好,就业后工作的职务位置更高,有些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就选择了读研,或申请出国留学,对于名校的本科生,大部分都是通过不用考试的推免方式读研的。
一些非名校的本科生,从入学开始就可能知道非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因毕业的学生太多,不少找工作比较困难,且在人才市场上的身价也低。据我所知,不仅一些著名的外资公司,或一些国内的大公司,直接宣称只招收985高校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些政府部门招收公务员,也明确要求,只允许985高校的毕业生才有报名的资格。这也难怪这些招工单位,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实在太多,虽然有不少非985高校毕业的学生也非常优秀,但从统计学的观点来讲,985高校毕业学生优秀的可能性还是要高许多,通过提高招工门槛,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人才选拨的工作量,且也可以容易做到表面的公正性。
对于非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如何改变自己的身份,最简单的捷径就是通过考研,考进名校去,成为名校的研究生。这也是国内考研热长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曾听过一个笑话,国内某三本高校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就是:同学们,你们是高考的失败者,在我们学校,我们要将你们培养成考研的成功者。研究生入学考试就考那几门,据说这些学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着考研转。一些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课也不开设了,与考研无关的课程有些也被砍了。每年考研成绩公布时,媒体上都会报导一些三本院校考研成功的辉煌业绩。由于发现一些从三本院校考来的学生,虽然考进学校的分数不错,但综合基础,特别是动手能力比较差,一旦进入实验室,进入论文阶段,差异就会明显地显现出来。这样,一些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就增加了面试的权重,面试成绩在考试总分中的影响从20%,增加到30%,甚至增加到50%。研究生报考,基本上形成了人往高处走的趋势,即非211大学的本科生,考211大学的,211大学的考985高校的,一些985高校的学生,则考清华或北大国内著名大学。能进入本校读研究生的生源,差不多最优秀的就是本校的学生了,这样,又调整增加了本校学生免试读研究生的比例。当然,无论怎样调整,还是留下挺大的门缝,让其它学校优秀的学生,能通过考试考进来读研究生,真正优秀的学生,肯定能脱颖而出!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这样做不公平,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高考没有考出好成绩,要读研,必然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读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读研究生往往是有导师的,而本科生,一般是没有导师的。若在本科阶段,碰到一位比较负责的班主任,也能起到一定的导师作用。根据我的观察,真正对科学研究感兴趣而选择读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增加就业后的竞争性,或更容易就业而读研。
人生的目标不同,读研的策略就应有所差异,读研的第一步就是选导师了。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对于研究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学读研,希望读研是一个跳板,将来能到国外去继续深造,则就应该寻找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且与国外联系较多,最好目前还有国际合作项目的导师。因为导师的推荐,或直接与导师课题组合作的国外合作方联系,很容易获得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当然,导师有留学背景,也会介绍许多国外的留学经历,申请的方法,一定会对申请国外留学大有帮助。
有些同学自己想读博士,或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父母希望孩子读研后能继续深造读博士,则可以选择能带博士的研究生导师。也有学校在招研究生时就明确直接招收博士研究生,但更多的学校是在硕士生一年级与硕士生二年级由研究生本人申请直读博士,当然,直博也需要通过一定的选拨程序,但有心读博的研究生,都能通过这个选拨。若在读研前,就跟导师讲,希望将来能直博,一般能带博士的导师,往往更乐意接收。因为对于导师来讲,研究生只是读硕士,真正在实验室做研究工作时间只有2年不到,难以完成比较系统的研究,课题的选择,往往也只能选研究周期较短的研究课题。若研究生愿意读博,则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可以至少延长到4年,且博士毕业对研究成果的要求更高,更容易帮导师完成一些规定的科研工作目标,完成更多的科研工作量。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确定了工作单位,再叫他们继续读博士,他们大部分都会婉言谢绝。
若考研,研究生毕业后的目标是到工矿,企业去工作,则最好找一位与工矿企业打交道比较多的导师。这样,可以在读研期间,能参加一些真正的实际应用课题或工程项目,增长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毕业进入社会后,能迅速进入自己的角式打下基础。同时,由于导师与社会上的企业联系较多,若真的找不到工作,导师也有办法能帮你找到工作。当然要想找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那还是自己亲自找好一些。
导师的信息,基本上网站上都有,有些介绍得比较详细,有些粗略一点,但只要认真查找,除了学院网站提供的导师简介外,还能在网上找到许多导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消息。从这些信息中,都能了解到导师是否有留学研究背景,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等。当然,研究生与导师是双向选择的,有时,高校中的好导师,往往也是学生选择的热门。学院为了保证导师间的公平性,尽量做到大部分导师都能招到研究生,基本上都对导师所招的研究生人数有一个限制,故与导师提前沟通也是重要的。
有时因为名额的限制,自己中意的导师招生名额已满了,那就要选另一位导师了。除了看导师的研究背景,另外一项更重要的标准就是要选一位真正有时间花在学生身上,比较负责的导师了。导师对学生负责不负责,一般从网上是比较难查到的,研究生的口碑就显得特别重要。可以通过早几年读研的师兄,师姐打听各个导师的状况。有时选一个一年都难以见到几次面的大牛导师,还不如选一位经常能与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刚升到副教授的青椒导师更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