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的门槛在不同的高校其高度也是不同的,有时还与其它社会因素有关。如前几年广东省提出了不仅要做全国的经济大省,而且要做文化大省。广东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已经许多年了,而高职称的技术人员的数量比文化比较发达的江苏等省份差得多。故省政府要提拨一大批技术人员的职称,从而与经济大省的身份相配。那几年,在广东晋升职称的门槛就低,省里晋升正高的标准,在我们大学连晋升副高都不可能。而一些广东省的地方高校,评职称就是参加广东省职称统一评审,这样从地方高校晋升教授就特别容易,这也就形成了导师在我们学校还是副教授,学生毕业后到地方高校已经是正教授的现象。时过境迁,从去年开始,广东又提高了职称晋升标准,要晋升正高职称,增加了述职与答辩等环节,正高职称申请的陶汰率大幅度提高。
当然,一个大学的教授太多,麻烦也就来了,如资源分配麻烦,工资支出巨大。有些高校就采用了一种叫“评聘分开”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你可以晋升为教授,但学校不聘用你为教授,这个教授头衔可以印在名片上,到校外去充面子,拿项目,在校内,仍以副教授或讲师聘用,拿不到教授的工资待遇等实惠,也没有教授的一些投票表决权。
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是相对的,教授的门槛如何设定最合理,哪一方面的能力最重要,一直是见仁见智争论不断的事。但教授的门槛设定,应尽量合符国家与学校的发展要求,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用SCI论文的数量、SCI杂志分区、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晋升的门槛,其好处是比较容易量化,并能从发表科技论文的角度,迅速地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但其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以我们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在华南地区我们的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开发与设计能力应该是最强的,一些碰到疑难的废水处理工程,废气处理工程,社会上的单位与个人都愿意找我们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有时我们甚至直接承揽比较棘手的环境工程治理项目。老师在提供技术咨询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学校得到不少横向科研经费,让研究生参与其中,既锻炼了研究生,让他们掌握实际工程技术能力,也能提供给研究生一定的生活补助。但按目前的SCI论文作为升教授门槛的指挥棒,使大部分搞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的老师失去了晋升教授的发展前途,虽然这些搞技术开发的老师,一般不会很在乎升教授后上涨的那一点点工资,关键是“面子”问题及工作成绩能否得到学校的认可。
开玩笑讲,目前学院里像我们这些“资深”的搞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的老师,还能拿到社会上的一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以后,我们这帮人退休后,学院就只好全部争取拿国家基金,省基金,863,973、水专项,省,市科技计划等枞向科研项目,只能做基础研究项目发SCI文章,与实际工程应用慢慢脱离。我们是工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要到工厂,投入到生产第一线,有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能力比实验室科研能力更重要。只会在实验室搞研究的老师,能带出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吗?
近年来,国家对工科院校制定教育政策与规划时,有强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趋势。从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额来讲,原来几乎全部是学术型硕士,现在招的硕士研究生,要求一半是学术型硕士,另一半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工程硕士必须参加足够时间的工程应用社会实践,做的毕业论文也必须有工程应用背景。在博士的培养上,去年又提出了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滑稽的是带研究生的教授,是用发表SCI论文的门槛来决定的,试想:这样选拨出来的教授,能带好工程硕士与工程博士吗?
我的观点是:从宏观上讲,对于工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技术开发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要比理论研究能力重要得多,且对人才需求的市场容量也比理论研究需要的人要多得多。故作为专业老师,技术开发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强的老师,在工科院校比只会搞理论研究的老师更重要。但以发SCI论文作为教授的门槛指挥棒将使得会搞理论研究,会写SCI论文的人更吃香,真正有技术开发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的老师,因看到在大学没有发展前途而离开大学,或不愿意回到大学。目前这个问题已开始显现,若不加以调整与改进,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如何改变这个困局,关键是如何调整和改进“教授的门槛”。从唯SCI论文论,向综合性能力方面转移。如申请的发明专利,并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能力;新产品新材料开发,与商品化转化能力;承担应用新技术的工程项目能力等,这些能力,与发表SCI论文的能力同等看待,至少在工科院校,不搞发表SCI论文作为唯一重要指标。现在高校有教学型教授,教学科研并重型教授,有必要增加教学工程并重型教授,对极少数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能力极强的老师,放宽对SCI论文要求的门槛。由于传统的惯性,且博士生必须发表SCI论文,才能作为申请毕业答辩的必要条件的执行,我国的SCI论文发表的数量,不可能大幅度下降,现在该是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技术开发能力与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时候了。
为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需要有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来充门面,我们更需要“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些有新技术开发应用为主的企业巨人来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即既要讲面子,更要得实惠!我想:该是考虑调整“教授的门槛”时候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