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这事我该不该通知国外杂志的编辑 精选

已有 21831 次阅读 2013-4-30 10:3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审稿, 编辑, 反渗透, 印染废水, 纳滤

近年来,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水的深度处理,在印染工业废水处理中,通过我们开发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深度处理工艺,可将印染工业废水经常规生化处理后,再经深度处理,出水COD达到40 mg/L的标准。这种水,可通过反渗透(RO)系统,在废水的回用率低于60%的条件下,淡水完全回用,浓水COD小于100 mg/L,也可达到排放标准而排放。这种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方法,美中不足是仍有COD接近排放标准且含盐的RO浓水必须外排,难以做到现在的“零排放”的要求。

上个月收到SCI一区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一个审稿要求,论文的作者是土耳其人,论文也是研究讨论印染废水处理。他提出了印染工业园的废水,经前段处理后,再经过纳滤(NF)处理,滤过的淡水用于回用,这没问题,浓水,作者采用了传统的“石灰-苏打法”,浓水经处理后,硬度脱除接近90%,溶解性的有机物(SCOD)的脱除率也高达93%。因为在染色工序中,为了增加染色的着色强度,必须添加钠盐(氯化钠,或元明粉硫酸钠),这也是印染废水有时盐度较高的原因。文章讨论了浓水应用于染色工序的可能性,比较了浓水直接回用于染色,“石灰-苏打法”处理后的染色的色差,证明浓水经“石灰-苏打法”处理后,脱除了浓水中的硬度及SCOD,可以应用于染色工序,这样,就能做到印染污水处理的零排放,且能减少工厂盐的使用量。

我的直感就是: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且文章有详细的数据图表,故我只提出一点点小的建议,同意发表。

我也是搞这方面类似研究的,感觉这种好主意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它能解决目前我们的技术存在的浓水必须外排的难题,且真正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符目前提倡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故我很快安排研究生,准备做类似相同的研究。我还想,若真的实验做成功了,且找到可以应用这个技术的工厂加以推广应用,真可以写一篇博文,题目都有了:做没有任何收益的国外期刊的审稿员,也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

我们从协作工厂取来RO浓水,对它进行“石灰-苏打法”处理。很快结果出来了,“石灰-苏打法”对硬度的脱除率达90%左右,与审稿的论文数据基本相同,但对SCOD的脱除只有5-10%,与文章报导的93%相差甚远。重复多次的实验,得到几乎相同的结果。我现在越来越怀疑我审稿的那篇论文,浓水经“石灰-苏打法”脱除溶解性SCOD效率的可靠性。从理论上来讲,进入RO的废水,必须经过前段工序的处理,已脱除大部分的悬浮物,及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留下的都是一些溶解性的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经RO处理后,这些污染物的浓度有所提高,但因它一般不是悬浮物与胶体,故经“石灰-苏打法”的沉淀,其脱除一些溶解性难降解的有机物是有限的。从这方面来讲,论文得出的SCOD脱除率高达93%是可疑的。这应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亮点,若这个数据可疑,该文就不是发表,而是拒稿了。

网上审稿我已经给了肯定的意见,并同意其发表。一个月后,我才做了这个重复性的实验。若这个实验结果在我审稿时得到,我一定会提出我的怀疑,要求作者加以核实及说明。但现在已是事后,我有必要将这个实验结果,及我的怀疑通知国外杂志的编辑吗?请各位博友给我提供好的建议!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685297.html

上一篇:硕士招生尘埃落定论得失
下一篇:经时间检验失败的技术只能发在博文上
收藏 IP: 14.18.25.*| 热度|

32 王德华 张忆文 徐腾飞 陈一良 王涛 张士宏 徐大彬 杨正瓴 曹聪 赵星 赵美娣 刘智颖 何学锋 陈楷翰 孙学军 王军强 肖小敏 苏金亚 武夷山 郑梦霞 张杨 乔中东 赵斌 吴浩宇 苏德辰 廖晓琳 赵丽莹 hainanchen biofans yunmu bridgeneer zhokzho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