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份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研名单引起了争议。其中第一名的初试成绩是390分,另一名的初试成绩331分,相差60分。到了复试,考了90.86分,远高于初试成绩第一名同学的77.93分。于是有人质疑研究生招生不公正。经过复核调查,该生的复试程序符合规定,未发现复试过程存在违规行为,考试成绩有效。
那么问题来了,初始成绩第一名未被录取,而靠后的通过复试获得录取资格,这算不算不公?
人们习惯于应试定录取的思维。但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要求远高于本科生。面试比笔试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导师有权选择合适的学生读研。英语听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科研能力,性格处事等远非笔试所能考核。拿英语来说,即兴提问比事先准备的腹稿更有说服力,逻辑思维一问便知,语言表达不面试怎么知道,科研能力更需要面对面对话,性格处事也需要面试。
现在的研究生名额有限,导师都想招到好学生,寄望成为自己的合作者。然而,近年导师吐槽的学生很多初试成绩并不差,为何读研后反差那么大?就是缺少有效的面试。
导师是指导研究生的第一负责人,应该给与导师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仅凭分数。能力和潜力是导师招生的唯一标准,我相信多数导师认同。没有人愿意招高分低能的学生,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招太自我的学生。初试分数只代表应试能力,而面试才能对学生全面了解。应该相信导师的判断力,毕竟招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影响甚大,马虎不得。谁也不会拿自己的科研当儿戏。否则等临近毕业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能由导师承受。面试决定录取应该是正道,不能只看分数和出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