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农业技术问题实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jm9518 记录当前农业生产上发生的问题及相应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博文

灰飞虱在水稻穗部危害不容忽视

已有 12321 次阅读 2009-10-16 09:56 |个人分类:植保问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水稻, 灰飞虱, 危害, 籽粒, 穗层

如皋市丁堰镇一农民1012反映,近期发现田里有很多稻穗发黑、长霉,检查后发现穗上有很多会跳的小虫子,像是稻飞虱,但稻株基部这种虫子却很少。他问,稻穗发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要不要打药。据了解,当地种植的大多是南粳44、宁粳3号等水稻品种,大概还有20天左右才能收割,10天前曾普遍用药防治过稻飞虱,使用的大多是敌敌畏、速灭威等速效性药剂。

9月下旬以来,先后有多位农民反映过类似情况。其中如皋市反映这种情况的较多,镇江新区、沭阳县青伊湖镇等地也有人反映了类似情况。

 

上述农民反映的稻穗上部分籽粒、枝梗发黑、长霉的现象,已连续多年在江苏及安徽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今年各地发生也较重。笔者近期在高淳、丹阳、如东、通州等地调查时就发现有大面积的水稻出现类似情况。发霉籽粒有些灌浆不足,有些能正常灌浆。

据分析,这种现象主要是灰飞虱在穗层活动,刺吸汁液、分泌蜜露造成杂菌污染引起的,特别是在灰飞虱发生量大、穗期遇阴雨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生较重。田间可以轻易查到灰飞虱成虫和若虫(白色或灰白色,善跳跃)。经初步鉴定,穗上的杂菌主要是镰刀菌,发生较重时可见灰黑色、褐红色等不同类型的霉层。

灰飞虱已连续多年在江苏大发生,它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前期传毒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等病毒病。近年来秋季气温偏高、水稻生育期推迟,前期防控效果较差的田块灰飞虱虫量高,在水稻生长后期大量转移到稻穗上危害,影响稻谷灌浆,使稻穗发黑,导致稻谷减产和稻米品质下降。

灰飞虱耐寒怕热、喜冷凉,春末夏初在麦田发生量大,在炎热的夏季田间虫量会大幅度减少,进入秋季,气温下降后,田间虫量往往会迅速上升,在短时间内暴发,形成较大危害,而且防治难度较大。据南通市植保站调查,今年水稻生长后期灰飞虱发生重的田块,前期大多没有合理用药,尤其是没有使用对路药剂,主要施用了噻嗪酮、吡虫啉等不对路药剂。从9月中下旬开始,已有部分田块水稻穗部出现灰飞虱聚集危害。

笔者注意到,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水稻品种上,不同田块甚至是一埂之隔的两块田,灰飞虱和穗部污染发生程度都有明显不同。经了解,这种差异与农户是否用有效药剂防治灰飞虱和防止杂菌污染有很大关系。

及时防治灰飞虱是防止有关现象发生的重要措施。主要应在水稻抽穗期结合防治褐飞虱等害虫,用药防治灰飞虱,适用的高效药剂有烯啶虫胺、吡蚜酮、毒死蜱、异丙威等,发生较重的田块最好将烯啶虫胺或吡蚜酮与毒死蜱、异丙威混用。结合防治穗颈瘟、纹枯病,使用甲基硫菌灵与咪鲜胺的复配剂,或者丙环唑与苯醚甲环唑的复配剂,有利于抑制杂菌发生。

笔者从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电话0511-8727422187265391)了解到,该公司最新研制生产的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将持效期长的吡蚜酮与速效性好的异丙威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复配,共毒系数达167,增效显著,每亩用药30,对各种稻飞虱、稻叶蝉均有良好防效,与单用吡蚜酮相比防治成本低、灭虫速度快。该公司新开发的专利产品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适期使用能有效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并能防止水稻穗期腐生菌污染,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水清)

 

资料链接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专利产品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含甲基硫菌灵35%、咪鲜胺7%,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小麦赤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378~504克。该药配比合理,室内抑菌试验对主要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共毒系数达300以上,能延缓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田间多点试验表明,每亩用药60克对小麦赤霉病平均防效达93.6%,对水稻稻瘟病平均防效达91.2%,并能兼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

 

穗期灰飞虱危害个案提示

案例一 江都市吴桥镇农资经销商江明风10月14日反映:最近有农户反映部分田块稻穗发黑长霉。下田查看时发现受害较严重的主要是稻穗下部的稻粒,有的稻叶上也有类似霉斑。用指甲能把霉层刮下来,霉层下面的稻壳颜色偏深,受害稻粒灌浆不饱满。田边上的稻穗受害相对较轻。她问,这是不是病害造成的,是否与当地农户破口期打药次数偏少有关系。据了解,田间水稻大多还有半个月就能收割,10月1日前后稻穗长得还可以,之后好多天没有下田查看,目前稻株基部有部分稻飞虱,穗头上虫量很少。

提示:除灰飞虱刺吸和分泌蜜露会导致稻穗发黑、长霉外,穗期阴雨天多,也可能引起类似情况。褐飞虱主要集中在水稻基部取食危害,但局部虫量很大、稻株成熟度高时也会进入穗层活动、取食。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在水稻生长后期更喜欢在水稻穗层活动,但也会在水稻中下部活动。

就单个稻穗而言,其上部颖花先抽出,通常先扬花结实,其灌浆结实期稻叶还比较嫩绿,进入穗层危害的灰飞虱较少,加上其所处位置较高,受光好、易散湿,不容易受灰飞虱危害,也不容易受腐生菌侵染;其下部颖花抽生迟,其灌浆结实期稻叶组织老化,进入穗层危害的灰飞虱较多,加上其所处位置较低,受光少、不易散湿,容易受灰飞虱危害,也容易受腐生菌侵染,受害往往较重。

在稻穗上发生的这些腐生菌,通常是一些弱寄生菌,主要在颖壳表面发生,一般不侵入稻粒,因而稻粒大多能正常灌粒,但发生严重时会导致颖壳和枝梗坏死,影响灌浆结实。水稻抽穗期结合防治其他病害,有意识地使用咪鲜胺、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对腐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有利于防止腐生菌滋生。

 

案例二  如皋市江安镇沈中仪10月10日反映:稻穗上有很多飞虱,部分稻穗已经发黑长霉。几天前用吡虫啉、噻嗪酮、乙酰甲胺磷等药防治,效果都不好。为尽快把田间虫量降下来,部分农户在田间使用敌敌畏拌土熏蒸,每亩用药400毫升,不知道效果会不会好一点。

提示:目前江苏各地的灰飞虱,对吡虫啉已产生很强抗性,用药防治效果不佳;对噻嗪酮、乙酰甲胺磷等药的抗性更强,用药后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敌敌畏熏蒸作用强,对灰飞虱成虫和若虫的杀灭速度快,但持效期极短。在水稻后期,用敌敌畏拌毒土撒施,对集中在稻株基部活动的褐飞虱和灰飞虱速杀性较强,但对在穗部危害的灰飞虱防效较差。有部分农户使用敌敌畏喷雾,对穗部灰飞虱的防效有所提高,但该药持效期短,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另外,喷施敌敌畏容易对施药者产生毒害,浓度过大时还容易对水稻产生药害。近期笔者在调查时就发现有较大面积的水稻,上部叶片和穗子因喷施敌敌畏而枯死。

灰飞虱发生量大的地区,为防止水稻穗期灰飞虱危害,主要应在水稻抽穗期结合防治褐飞虱,使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持效期长的内吸性药剂及其与毒死蜱、异丙威等的复配剂、混配剂。这样有利于减少喷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用药成本也相对较低。

目前苏北、苏中地区即将收割的水稻,一般无需再用药防治灰飞虱。沿江苏南地区的水稻离收割的时间也不长了,考虑到近期天气较好,一般也不需要再专门用药防治灰飞虱。腐生菌发生较重、田间湿度比较高时,可以考虑喷施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抑制病菌蔓延。(水清)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170-262727.html

上一篇: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
下一篇:淮北: 大面积直播稻10月底还没有收割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