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中存在着一种思想动向,就是喜欢和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会对导师说:“别的学生不用发文章也能毕业。”“别的学生平时参加实习。”听到这话,我怒了:“那你怎么不去读那个专业?”“那你怎么不转导师?”我甚至还说:“你可以去实习,但毕业的事就不用找我了。”
很多事情,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说别人参加实习,但其实那未必是事实。有可能别人嘴上说他要实习,但导师没有批准。还有可能他真的去了实习,但过了几天发现无法完成学业,只能退却了。更何况,你只是看到别人“吃肉”,没有看到别人“挨揍”。你只是看到别人实习,你有看到过可能的后果,比如外审不通过、延期毕业?你看到别人不发文章也能毕业,是这么一回事吗?他拿了学位证了吗?好的和坏的会没有区别?
我读博士时,特喜欢和别人比较,说一些“妈妈妈妈,我没有糖果”之类“哭泣”的话。比如我看到有的课题组的博士生跟在博士后的屁股后面,“观摩”实验也能出文章;有的课题组的学生没有文章也能毕业;还有的学生把别人的成果当做自己的成果去讲。遇到这样的事,我都会向我的“老板”抱怨,但是“老板”却告诉我:你怎么比谁更烂?你怎么不去和loser比?你怎么不去和街头无家可归的人比?有的人做了一些事,你当成了你也可以这么做,但你知道别人的结局吗?比如说,你说你的同学参加系里考核时不准备讲自己的课题,而是讲无关的课题,你也准备这么做,你知道结局吗?
我当时一下子还无法接受他的话,但是他告诉我,以后会明白的,希望有一天我的耳边还能响起他的话。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今天中午,我对学生说,你不要有想法我给你很多活做,仿佛我压榨你似的。你的承担越多,你的能力锻炼得也越好,成果越多,将来的发展也越好。这个即使到了工作单位,也是一样的道理。反之,如果到了工作单位不会做、不肯做,领导也不愿意给你活干了,以后升职也轮不到你。
你现在好好做,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会和混文凭的人形成区别。我说起了往事。我读硕士时,帮“大老板”拿信,帮“小老板”打液氮,帮实验室的人测试比表面,协助别人做实验,甚至在毕业后的夏天学校宿舍不让住的情况下,还住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完成了额外的实验。后来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了,以前的硕士生导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就是现在的工作。如果以前我的表现不好,导师愿意为我“背书”吗?所以说,现在怎样做事,以后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我还说,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拿别人当做挡箭牌。你知道结局的吗?你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的?有的人的确不发文章也能毕业,但你知道他拿到文凭的吗?你知道他签订的工作合同还有效的吗?即便是有效的,你知道他是不是被用人单位当做砧板上的鱼,随时以“没有文凭”作为理由辞退的吗?
关于“心理不平衡”,我还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和别人攀比。当时我博士班上有个人,博士4年发表24篇文章,包括“自然”、“科学”杂志各一篇。当时我嫉妒地要死,但我的“老板”却告诉我,每个人是不同的,美国的教育不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个终点,而是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基础上在上升一两个台阶。
那时候,有人嘲笑我比不过我那个同学,我心中有话,但难以描述。我只是说“我是比不过他,但是否我就应该缴械投降了?我是比不过他,我也要吃饭、睡觉,难道要我每天24小时工作?”
后来,读到郑石岩的《清心九书》,豁然开朗:“人贵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去生活,那才有真正的喜悦。人彼此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羸弱;每个人的性向、能力经验都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潜能去实现,去发展,那才有真正的快乐。每个人生命实现的目标不同,但是实现的喜悦都相同,都在绽放着生命微笑的香气。”
我对学生说,简而言之,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机遇、造化都不一样,不必强求自己达到所谓“成功者”的高度,只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带着愉快的心情做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
后记:2018年6月,搜索发现已被摘编刊发于《时代邮刊》2017年第10期,第41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