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班会课讲稿,80多人)
先讲两个故事:
1)我的一个亲戚曾是省重点的高材生,高考得了高分,进了重点大学。没抓紧,几门功课没及格,以后即使补考及格并且成绩上升了,还是失去了保研资格。考研第一次没考上,在学校里先住着,帮老师做实验,到第二年终于考上了。
2)去年研究生招生面试,曾经有个“面霸”来应试。他用英语介绍自己,并且用英语回答都对答如流,也很会说话。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收这个学生,因为他本科时过多从事学生工作,没有主次之分,经常翘课,成绩排倒数。我们有顾虑:即使招进来,也很难毕业;即使毕业了,文凭也是掺水的。
这些故事说明:成绩不是万能的,当你要用它的时候,它又显得很重要。
成绩好坏和将来的发展有没有关系??
我要说的是,首先希望大家不要掉队,所谓掉队就是多门不及格进而导致退学。这种情况以前也是有的,有的同学辛辛苦苦考进大学,多门不及格而退学。
其次,如果你要当老师的话,成绩还是很重要的,不仅决定你能不能保研,而且也决定你将来走上讲台是薪火相传还是误人子弟。(我要说清楚一点是:成绩好的人不一定科研好,最终决定你能不能当大学老师的因素,还是取决你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创造性成果,无论是文科的还是理科的。)
如果你既没有掉队,又不想考研、出国或者当老师,那我说成绩好坏和将来发展的关联不是特别大,能力也很重要,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更重要。很多当年成绩中上的学生,现在早是中层干部和老板了。我不是鼓吹不要搞好成绩。我想给大家谈两点:一,不是所有学的东西都有用,但也是一种培养思维的过程,退一步说,这是基本要求,你作为大学生,总得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二,学习好和坏,那只是表象,实质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他基础不好,而是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没有恒心、想走捷径、控制不住自己沉湎于上网和游戏等。如果你养成了这种习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什么事都做不好。
从道理上讲,如果能够考进复旦大学,应该也能把大学课程学好。没有学好有各种原因,比如不习惯大学上课方式,上得太快,内容太深。这个我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本来就是这样的。很有可能你一年学到的东西是以前几年的总和。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生活方面的,包括和同学处不好关系,和男女朋友闹矛盾,经济不宽裕等等。也有时间管理方面的,不懂得把力量打到一个点上。没有恒定的兴趣,什么都要做。比如无限制地把时间花在校外打工、学生会工作、科创项目、讲座、同学聚会上。也有很多学生上网、打游戏。
在你们的大学四年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迷惘,这些迷惘和内心的纠结,很有可能会消耗你们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你们的情绪和学习。比如说有的人纠结于本科毕业就找工作还是出国读研,有的人在BBS上哀嚎“复旦比不过某大了”,有的人为将来的事情,比如房子和就业前景担忧,而不是活在当下。据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也许大家正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混沌境界。
遇到内心的纠结和困惑怎么办?(1)马克思主义哲学“抓住主要矛盾”。你就想想你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当同学叫你参加聚会的时候,你就会说“不行啊,我功课还没有完成呢”,要学会说不,而不要有愧疚感。再比如你学习还没有搞好,就没有必要参加很多社团活动和科创项目了嘛。(2)要往前看,认准自己的人生大目标,而不是被一些蝇头小利所吸引了过去。我发现大学低年级的有些学生很浮躁,什么都要报,但是什么都坚持不了几下。我给大家提个建议:你做事情应该出于真心,出于自己的喜欢,“我就是喜欢这么做”,而不是为了在简历上添上一笔,也不是为了评奖学金。无论是参观敬老院还是申报科创项目,都是这样。功利主义的坏处就是,不但浪费时间做了一堆看似有用的事情,而且有时候还会误入歧途。柳宗元笔下有个昆虫,看到什么都背在身上,最后把自己给背死了。有所舍弃,才有所获得。(3)遇到困惑或者过不去的门槛时,不要想“我有多苦”,而要想“世界上比我苦的人还多了,我还是幸福的”。是啊,有的人饭都吃不上,有的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人得了癌症,有的人出生的时候就没有手的,有的人在地震时候失去了父母,有的人背井离乡到上海来打工,我们应该怀着对生活和对社会的感激之心。而不要总是想“我是天之骄子,我要怎么怎么,社会欠我很多。”当你放低自己的姿态感激你所拥有的一切时,你会“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回过头去看大学,很多知识都忘记了,也有很多知识没有用上。但是正是当时的努力学习,所以使我成为了现在的我(无论现在的我是什么样的)。大学四年,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凭,更是生命中一段难忘的旅程。希望大家在大学阶段打好基础,尽快地成熟、成长起来,这样以后踏入社会,才能担当重任。千万别把精力无限制地花在上网、打游戏、看电视连续剧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