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急匆匆地写完文章给老板,第一稿(间行打字)长达48页,我的心理估计是可以投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老板开完会回来,两天就改完了,但见文章上面都是红笔,很多文字、图表都删掉了,还有重大结构调整。他作为导师,开始指导写文章了。他说每当你写好文章,要闭上眼睛,想想这篇文章有哪些于众不同之处,你要说一个什么中心点,文章要集中到一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你五张图,报道五种不同东西,但现象是完全一样,所以你要用最经济的图像表达最多的意思,你可以就列一张图,然后说其它结果类似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的图,作为月报告很好,月报告要数据完整,但写文章不是月报告。第三,你的这张图,6个东西都没有信号,这是预期结果,但是哪有一张图上罗列6条直线的道理?你只要拿出一条直线,和其它图有信号的比,罗列在一张图上就可以了。第四,其它有的图,要删除,令文报道!我说,为什么?写文章要有创新点,但我认为如果有几个创新点,文章更好。老板说,你说得对,但是这几个创新点要相互紧密联系,不是机械叠加!老板这几个问题一题,顿时把我问倒了。不过我想还好,只要把他叫我改的地方作文字修改就可以了。我马上几天就改好了,这一次老板看了两星期才看完。我去问他看了吗,他说看了,说他喜欢“拿起来,再放下”,多看几遍。拿到第二稿的修改意见,我感到更加头痛了,本来以为这次修改好以后,就可以投稿了,想不到老板看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叫我补数据进行定量比较!一开始我对此还不以为然,心里想这写文章的时候只要一笔带过就可以了,别人写文章的时候都这么写的,别人都写“原因可能是什么什么,有待进一步研究。”,然后引用两篇文献就完了,或者说,“原因我们正在研究中,有待在将来报道”,可老板硬叫我补数据。我气喘吁吁地补了半个月数据,简直衰竭了。不过通过补数据,我感到他的经验真是很丰富,补的数据很有用。拿到数据的时候,他说:“你看到了吧,你可以感觉到文章的档次,和你以前的期望值相比在逐渐上升呢。”老板该完第三稿以后,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缺乏“出击线”,他说数据好不代表别人都会喜欢,比如以前有篇文章数据多而好,但是退稿了,就是因为有的数据只是表观数据,没有很多东西可以说。(再比如说你砸开电灯泡,拿出其中的钨丝来做催化剂,得出的动力学曲线很漂亮,但这又说明什么呢?这又有什么意思呢?)此外,他还提出无数我根本想也没有想到过的深层次问题,不通过做实验根本无法解答。不过我已经有点倦了,心想还不能投稿啊,修改文章的时间拖得很长了。老板说他要出精品文章(ground-breaking work),他这么做,“是提高我的声誉,也是提高你的声誉”,号召我向Journal of Catalysis、JACS进军。我说我不敢投这样的杂志,他说,首先,如果你认为有创新点值得一投,就去投,因为我以前投了,所以现在我有这么多JACS,如果不投,就没有。其次,无论投什么杂志,投之前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然后看看能不能投更好的杂志。(他的意思是说不要首先定位什么杂志,然后工作做到“够了”,就嘎然停止。)我本来还有一个工作正在整理中,草稿也几乎写好了,按照已经有的工作量和结果的冲击力,我估计可以投Colloid and Surfaces A或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但听老板在谈话中这么一说,我就决心沉下去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我做了很多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老板也提出了很多我本来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和实验思路,我感到眼前的路顿时开阔起来。其实这就是在引用因子1点几的杂志发文章,和在引用因子3点几杂志发文章的区别。世界上有的实验结果只是报道表观现象,不能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能提出理论性、预测性、启发性的东西;而有的实验是现象的升华,有的科学家越是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越是喜欢研究为什么,而不是一笔带过。他这么说,我只好第三次补数据,一补又是半个多月。回过头再看看几遍修改稿,全部是“一片红”,改到最后大概没有多少句子是我的原话了,新的实验加了不少,连图都重新画了。(老板说他喜欢用另外一种画图软件,左边空多少、右边空多少,用什么字体,字体大小,从这个实验室出去的图都要统一风格。)改到最后,一篇文章做实验、修改弄了半年都没有弄好,不过 我却有了“超越性”的认识。为什么一些教师出国前只做一般工作,出国一“镀金”,再回来自己独立工作能够形成超越,原因也许在于此。老板要求很高的,引用因子2以下的杂志从来不主动投的(除非约稿写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