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学位论文答辩:唱好“独角戏” 精选

已有 15341 次阅读 2024-4-10 07:59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微信图片_20240307090314.jpg

[本文由本博主(马臻)原创,发于《中国研究生》2024年第3期]

面临学位论文答辩,有些研究生很紧张,生怕自己“功亏一篑”;而有些研究生过于“佛系”,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导师请几位学术界的朋友过来走过场,因此自己不用充分准备。

2006年春天,我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事先,导师说那是我的one-man show(独角戏),接受考验的是我,而不是他。他不会给我培训如何参加答辩,我也用不着找他演练。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彼时彼地就像是一场“告别演出”。我只需要面对全系的师生做一场学术报告。

事先,导师已经把“调子”定好了――他马上要去德国做访问教授,没时间指导我,也不想继续给我支付助研费和学费,希望加快课题组博士生的流动速度。既然导师希望我早一点毕业,他担任评委的同事也不会阻拦。

答辩结束后,师生走出会议厅,看到走廊的长桌上已经摆满了事先准备好的食物,大家一起来庆祝。

我回国任教后,参加了很多场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无论以导师还是以评委、研究生教育督导的身份。学生们总体表现还可以,但有没有准备好,还是会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表现不好的话,至少研究生和导师都会觉得很没面子。因此,学位论文答辩不可不重视。

确保基本盘,注意薄弱点

做科研、开展工作,要掌握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准备学位论文答辩也是这样的,要确保基本盘。研究生手里已经有很多数据了,也完成了学位论文,只要能通过盲审,一般也能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关键是要把最基本的东西说清楚,而不能因此“丢分”。

要讲清楚:这个课题有什么重要性?文献中别人做了哪些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我开展了什么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这几部分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我得到了什么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有什么价值?下一步可以怎么做?

说起来简单,要做到这些也并不难,但问题是:有些研究生“少不更事”,不知道答辩的“坑”或者“薄弱点”在哪里。

常见的薄弱点就是答辩的各个板块“失衡”。比如:有的研究生把“重兵”放在讲述自己的研究结果。本当如此,但问题是,他只顾着讲解自己的研究结果,而没有在前面部分把研究背景和意义、前人的贡献说清楚。这就让评委感到这个课题没有意义或者这位学生缺乏学术调研。

与之相反,有的研究生花了很多时间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前人的贡献,但迟迟不进入正题――自己的研究结果。这就让评委感到这位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从事文献调研,但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做得很少。

还有的薄弱点是“结论与展望”部分。研究生往往善于给出实验结果和结论,但把握不好“展望”这一层意思。有的研究生会忘了进行展望,于是评委会说答辩者只是停留在叙述自己的研究,而没有学术展望能力。而有的研究生则会过多地自我贬低,说自己的实验缺了这个、缺了那个,那么评委会说:等你把这些都研究好了,再来参加答辩吧。“展望”应体现自己对开展的研究有自知之明,对课题组“后来者”可以开展什么研究也有展望,但对自己研究的弱点,还是“点到为止”吧。也就是说,负面的东西可以用正面的语言说。比如,一个研究催化的学生开发了一系列催化剂,开展了表征,也测试了这些催化剂在某一个反应中的性能,但没有研究这些催化剂在别的反应中的性能,也没有研究反应机理。那么,他可以说这些催化剂的开发,为后续应用研究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不是一味地说自己这个没有研究、那个也没有研究。

研究生还要注意PPT制作基本功。不可否认,每个人有自己制作PPT的风格,但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还是要找“最大公约数”――PPT要简洁,让人一目了然,并且每一页右下角都要有页码。很多次,我看到别人的PPT右下角没有页码,感到非常不舒服――评委提问时,因为不知道存疑的图表在第几页,而无法与答辩者高效交流。

事先准备要充分

研究生需要做好细致的答辩准备。

答辩PPT的准备很重要。一边制作PPT,一边就要打好腹稿。把这么多图表放在PPT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把这些内容讲完、讲清楚呢?我给学生的建议是:假设学位论文分为几章内容,后面的两三章是“依样画葫芦”或者“换一个催化剂发表一篇论文”的话,那么没有必要“平均施力”。汇报时,要注意有详有略,即把主要的研究工作讲清楚后,“依样画葫芦”的工作只需要简略带过,把主要的思路和结果讲清楚即可。

要尽可能试讲或者演练。可以在寝室、会议室对着手提电脑屏幕讲,也可以到答辩所在的会议室,面对课题组的同学试讲,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根据我的经验:演练之后,自己会更加“心中有谱”,从而能更加自信、坦然地面对正式的答辩。

要心细如针,想到在答辩那天要做的事、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会事先准备好水果和餐巾纸;如果觉得没有必要买水果,那么至少要给评委准备瓶装水。

一定要和导师提前敲定好答辩决议的初稿。答辩决议中论文介绍部分往往是研究生起草的,并将其带到答辩现场。以往我参加答辩评审,经常看到研究生提供的答辩决议稿非常粗糙,以至于评委需要花很多时间闭门修改,这就会造成不愉快。

修改答辩决议后,往往需要及时打印出来,请答辩主席签字。那么,装有打印机的办公室是在答辩所在会议室的附近吗?如果不是,那么恐怕得事先把一台打印机搬到会议室,也可以让答辩秘书通过发微信的方法,请旁边课题组的学生帮忙打印。

着装也是个问题。要准备符合学生身份、稍显正式的服装。既不能袒胸露肩(过于时髦),也不能穿着运动衫登场。我答辩或者上台演讲之前,会到商业中心买一套衣服,并到理发店理发、喷定型水,这样“表演效果”会更好。

临场表现要有度

确保基本盘,注意薄弱点,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答辩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但是,人也会有发挥不好的时候。

举个例子,我在2006年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事先在家里演练了10遍,到了现场,我认为自己讲得不错,但导师后来说我的语速太快,以至于别人很难听懂。

还有一次,我在回国任教前夕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作报告前一天的晚上在旅馆的床上想着第二天作报告“一炮打响”,竟然整夜睡不着觉。第二天,我拿着激光笔作报告,我太激动了,以至于红色的光点在屏幕上像蛇一样舞动。

那么,如何使自己不紧张呢?自我安慰“评委都是导师的朋友,我百分百能通过”不失为一个方法。提前到现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会使自己不那么紧张。如果确实容易紧张,那就把答辩的开头一两分钟内容背下来。当你度过了开头的一两分钟,在余下来的时间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要注意语言表达,不要任性,不要“犟”。举个例子,在一次组会上,一位研究生在汇报自己论文稿里的实验结果。导师问:“你这个图里面的数据怎么是这样的?”导师想表达的是:这个数据不符合常理。那么,研究生需要结合文献,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表示自己一下子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准备回头搞清楚之后再向导师汇报。不料,那位学生的回答是:“不可以吗?”导师非常生气,却又不能当场发飙,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再比如,我曾经参加系里博士生预答辩。我看到一位直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显得比较单薄,发表的论文也只有两篇,便问:“你发表了两篇论文,达到申请博士学位的要求了吗?”他表现出一副非常困惑的样子:“怎么没有达到?我发表了EST,难道还不能毕业吗?”他的言外之意,是“我很牛”。然而,这种态度在老师看来很不谦虚。

如果评委认为研究生的科研设计考虑不周,没有做某个实验,那么答辩者可以拿出纸和笔,把这些意见建议记录下来,并表示会在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这样,评委就“有台阶下了”,也会给你台阶下。评委“有台阶下”的意思,是指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承认“所言极是”,他的意见得到了虚心采纳,因此不会对你“下狠手”。反之,如果你一味地顶撞评委,说这些实验不是必需的,别人不做这些实验也发表了论文,那么评委会很生气。

我这么说,不是让你没有原则地奉承评委,而是不要因小失大,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28953.html

上一篇:如何在报刊发表科教方面的通俗文章
下一篇:研究生导学矛盾的“死结”,如何打开?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12 郑永军 马臻 王安良 徐芳 汪运山 胡新鹏 夏向阳 孙颉 褚海亮 史仍飞 王从彦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