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上次写博客,已经有一个星期了。
近一个星期,每天都超级忙,每天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把任务清单上的事情消掉。当然,每天都有收获。
(一)
上周六下午,我到青浦参加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理事会活动。预定开会时间是下午五点到六点。我在下午两点四十就从家里出发了,这样,我可以在出发之前把日程表上的这一项任务消掉,省却一桩心事。
我开着车,走逸仙路高架、外环、S6、嘉闵高架。一路上,有看到老厂区(宝钢),有看到远处雾气中的小高层,有看到纯农村,也看到高架下面有挖出的土坑,最后到了青浦开会的地方附近。
到早了,那儿在进行演出排练。于是,我开车到附近转了一下,并到沙县小吃吃了晚饭。那儿附近有别墅区,有新建的小高层,也有原先农村自建“别墅”,感觉有点“城市边缘”的感觉。开了一个小时的会,匆匆离去,这件任务就算完成了。
(二)
这样完成任务的事情有很多,包括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修改学生毕业论文、整理各种申报材料、装假牙、洗牙、写书、审稿、学生预答辩试讲、备课。
有很多事情其实并不用多少时间。比如装假牙,牙科诊所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好了材料,他们让我过去,只用了20分钟就把两颗牙齿装上了。洗牙也只是花了半个小时。这就让我感到,生活就是由这样必不可少的琐碎的事情组成的,这些事情丢也丢不掉,只能调整心态去面对。
(三)
日常生活、工作,也是一个不断“submit”(投送)的过程。比如,这周我有把我的一篇博文看一遍后,投了一个期刊,这就是submit。我还整理了一个报校内奖项的材料,只是花了一个晚上,这同样是submit。
总感到人不停地干这样submit的事情,无论有没有好的结果。也许你submit十个东西,能得到三五个好消息,但不是每一次submit都有好消息。
举个例子:半年前,曾征集一个科普方面的奖项,每一个院系可以推荐一个人到学校,学校推荐一个人出去。我觉得自己写博客、发文章并非完全是科普,但和科普也并非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我也发过几篇关于科普的评论。于是,我就花了半天时间,填了一张表格,submit了。过了一段时间,在学校网站上看到公示,没有看到我的名字。不过我并不气馁,也不责怪谁。此前,我也申报过科普方面的奖项,同样没有下文。
类似的submit有很多。比如:学术期刊邀请我审稿,有时候我厚着脸皮拒审了。但这个学术期刊过了几天又发过来一篇,甚至两篇。于是,我只能抽出一些时间,把稿子审好后,在网上按submit按钮提交评审结果。
妻子最近有篇文章被NPJ Quantum Materials接收。我经常问她:清样到了吗?她拿到清样后,我向她要了清样看一下(虽然文章没有我的名字)。我花了两个小时,共看了两遍,把看到的问题submit给她。她和学生校对清样后,把结果submit给出版社。
总之,总是感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很多这样的琐碎的、“短平快”的事情。这些事情不干也不行,效果一时也不明显,甚至根本看不见,但这些事情却是要做的。
当你换位思考,就像天花板上的壁虎那样看高校,就会发现:其他人(比如学生),也在干submit的事。比如,他们把毕业论文写好,submit给老师和评审专家;他们填写预答辩表格,submit给系里。他们的论文需要submit给学术期刊。他们的简历需要submit给用人单位……
(四)
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复盘一下,我原先也是可以“走捷径”的。
比如,原先,我可以在系里开会的时候,在会议桌上用手提电脑审稿。我原先可以采用“前门进,后门出”的方法参加学校大会。但是,我并没有“走捷径”。也许,一方面我觉得不至于连这些时间都节约;另一方面我觉得走捷径保证不了效果,无法一心两用。
复盘一下,我还发现:做事情要讲究方法,而有些方法和思路是在做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如果你得了拖延症,不去做,你对这件事情难易程度的判断会受到影响。
一年前,我得到一个编书的任务。当时我觉得这个事情很难,而且我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何况,日常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飞过来,以至于我无法集中精力做“大块”的编书事情。
最近,我在忙完一些事情后,重新捡起了这个编书任务。我在精力集中的时候,一天就写了8000字。后来有一天写了1万多字(当然,也包括把电脑里旧的材料拷贝黏贴一下)。而且,我感到这件事并没有原先想象中的那么难。
而且,原先大家都比较“轴”,想着一定要按照某个提纲、某个思路写这样一本书。但真正到了实际过程中,往往是怎么能写就怎样写,能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写书并不太费力。
关键,是需要先get started。第一稿可能不理想,但总得搭建一个初稿。在初稿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或者扩充,这就容易多了。而如果一直不做、以为很难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被卡住了。
(五)
下班后,脑子很胀。那么,晚上在家干什么呢?
我可能会在家里看书、看报纸,也会干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审稿、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校对清样、听网课。利用“干不进活”的时候,我还会写博客。在睡觉前,我会看一下小红书,但是我不大喜欢老是刷视频。我认为,在家里如果效率没有在单位的效率高的话,也可以做一些琐碎的、放在明天做一样会消耗时间的事情。我也是这么对我妻子说的。
我对她说,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家里也要改文章或者给学生的文章提comments,用微信联系学生,让学生忙起来。
而且,在周末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他人帮自己做事。比如,有的时候,我用手机APP下单,请三个人同时到家打扫卫生。上周末,我请人上门清洁空调、油烟机、冰箱。
一有时间,我就会把家里的报纸、垃圾整理一下。我们还用洗衣机、洗碗机,这样节约时间,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工作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