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里,家人嚷嚷着要去外地旅游,我“被逼无奈”跟着她们到了重庆山城,原本准备每天花半天时间在宾馆房间里打电脑或者看书。结果,玩得停不下来,有一天我走了三万步!
“重庆”两个字,是我从历史课本中知道的,是我从电视电影里面看到的,也是我从何伟(彼得海斯勒)的非虚构作品《江城》里面知道的。但是,原先我对重庆没有直观的印象,因为以前从没有去过。这次去了以后,感到比我原先想象中的好多了。
在重庆,有很多地方能让我想起“这有点像别的什么地方”。比如,在解放碑所在的广场,看到人来人往,我想起了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从解放碑往洪崖洞那个方向走,我想到了沿着上海的南京东路往外滩走。洪崖洞,使我想起敦煌。半山崖道使我想起厦门的步道。
游玩的策略也有讲究。有的人喜欢跟旅游团,而我喜欢以家庭为单位,打车前往。也有的时候,早上妻女起床晚,我七点钟一个人出发去一个景点。妻女起床、吃了早饭之后,也会去附近逛一下。下午一点钟我们分头回到旅馆休息一下之后,再一起去别的地方。
游玩的策略还包括:你是准备到一个景点,把这个景点都玩遍,还是走马观花看一看“精选”,然后迅速到达下一个景点?你是准备一次性在这个城市住上十天,还是三五天就回家?这和做科研很像:你是准备把一个体系做透(无论挖到更好的东西,还是挖着挖着,挖出边角料),还是“见好就收”,及时切换“阵地”?
游玩的“技巧”有讲究。从解放碑步行到洪崖洞,我在观景平台上看到有卖游船票,就买了。买之前,我问售票员:在哪里?是否送我们过去?她说:会派车送你们过去,你们只需要在这里坐着等待就行了。等了一会儿,想想不对,就询问另一个售票员,把票换成了VIP票,自己走过去。谁知道,我所处的地点虽然是马路边,但却是“11楼”。从“11楼”到乘船的“负一楼”要乘坐电梯,但几部电梯里面挤满了人,我们急得直冒汗,以为这样会错过乘船。
还不容易到了负一楼(地下车库),到了乘船处,才知道并没有严格的上船时间,游客早到早上船,晚到晚上船。而且,也并非需要在很远的地方买票,只需要在负一楼买票即可。但是,外面的售票处和旅游商店又不管这些的,他们只管把票子卖出去。
这是个教训。以后去重庆坐游轮的话,直接到负一楼买票即可。
同样的“技巧”还有很多。比如,很多人都喜欢去一些热门的景点,比如鹅岭二厂、鹅岭公园、佛图关,从高处往下看。一天早上,我从地图上显示的佛图关公园入口处的位置走步道,走了几公里,走过了“一柱擎天”,能看到更加漂亮的风景。而且,这个点位连通着旁边的居民区和道路。也就是说:带家人来的话,直接打车到这个步道的入口即可。
这样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初来乍到,想去长江索道。结果下午到了售票处,被告知需要等四个小时。我们的旅馆在长江索道(北站)的附近。第二天早上7点45分,我步行到长江索道(北站),几乎不需要排队,8点钟上了第一辆缆车。到了南岸后,凭往返票,几乎不需要排队,上了缆车,回到北岸。我还知道了一些“秘诀”: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网上购票,并随时跟踪“有多少人正在等待”“已经排到第几号了”“我需要什么时候去排队”等信息。而且,北岸排队的人多,南岸排队的人很少。我回到旅馆后,等妻女吃过早饭,马上用手机买票。等我们乘车十多分钟到了南岸,几乎不需要排队,直接在最前面。
这就使我联想到:无论是读研究生还是当大学老师,都是有方法、有“秘诀”。讨巧的人,要么问别人,要么自己“吃一堑长一智”,要么自己提前做好功课,而不能蛮干。上述排队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下午在那儿等三四个小时,不合算。可以用手机微信先买了票,等时间差不多到了,再过去(但这也有可能要等几十分钟);此外,还要掌握从北岸、南岸需要等多久的信息,这样就能节约很多时间。
一味地强调“技巧”“捷径”,未必可行。原因是,有的“捷径”是“歧路”,是“陷阱”。我乘着出租车,沿着盘山路往鹅岭公园去。开了一小段之后,我看到右手有山路可以上去,司机说那山路可以到佛图关。第二天,我就步行上山,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刚上台阶没几步,可以看到一个餐厅、咖啡馆之类的小店,正关着门。再往上走,可以看到右手一家农舍,左前方有一个废墟。再往上走,有一道铁门,前面有一个半山腰的工地。可见工地上,有钢管从半山腰伸出,钢管上面铺着木板和石子,但木板都是脆的。退后,走一条环山的长满苔藓的路,终于看到人家,但那只是临时搭的棚户。在临时居住者的指引下,终于走到了正规的上山的路。
这样的“陷阱”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有的风景看上去很美,但是,你走在路上,往旁边看,可以看到若干个山洞。山洞门口有阻隔,也有警示牌;当然,也有人为制造的缺口。你心中有一些犹豫:要不要进去?我劝你不要进去,因为洞的“天花板”很高,是乱石,随时可能会掉下来。
做科研、读研究生也是这样——有的时候以为自己掌握了“秘诀”“捷径”,或者是有了新的发现,但有可能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通过旅游,我感悟:生命是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从地图上,是看不到高度的,也想象不出高度。站在李子坝马路上,往山上看,能够想象鹅岭在最高点,像一个屏障一样。但是,坐车到鹅岭,发现那儿是平的,有很多民居和商店。重庆就是这样,在下面的路面看山上,觉得很高了。但是到了山上,看到的是房子和马路,并且还能看到更高的山。
生命是一个又一个的battle。在出去旅游之前,妻子从国外出差回来,突然生病。到了重庆,第一天玩得很开心,结果第二天小孩得了肠胃炎,在医院吊盐水到深夜。回上海前夕,我咳嗽,结果拿出抗原测一下,两条杠。幸好带了特效药。
旅游,还使我感悟到:人在生命历程中,面临着很多的掣肘,或者说约束条件。比如,不可能带着小孩爬很多山,要考虑到小孩的体能、外出时间、爬山的风险程度,也要考虑小孩对旅游景点是不是感兴趣。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单位,都会面临很多的掣肘。
出去旅游,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场景,让我的眼睛仿佛有了“X光”。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自己的分工。有的人把一个建筑的内部结构搞清楚,有的人把地下隧道的构建搞清楚,有的人把医院运行的规律搞清楚,有的人把人体结构搞清楚,有的人把分子机理搞清楚,还有的人把社会科学的规律搞清楚。
出去旅游,更让我有形象的认识。在重庆,去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终于把书本上的名词和实际的形象联系起来了。希望下次再去重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