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去公园
我平时不是没有去过公园,只是较少去公园。很多公园不大,我感到没啥看头,往往去了一下就“结束”了。
当我说“较少去公园”,我的意思是自己去公园的频率比较小(即不是每周都去,也不是每月都去)。但我去过公园的数量还是可以的,应该有几十个。
上个周末,我去了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这个周末,我去了浦东滨江森林公园。
共青森林公园大得惊人。平时,我们家去共青森林公园,往往有“路径依赖”,就是从自己习惯的某个大门进去,走自己常走的路。并且,自己常走的路线往往也是别的游客常走的路线。你看,这个大门口车多、人多,而这条常走的路很宽阔。
但是,上个周末和妻子去共青森林公园,我们走了一条不常见的路,即从公园一个偏僻的角落进去(那个角落靠近江边,是新开辟的进口),沿着公园的边缘行走。
行走的感觉真好。但需要说明的是,公园给每一个人的体验是不同的,这不但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习惯,还取决于每一个人的行进路线和他遇到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共青森林公园的边缘,就看到很多倒伏的树,没有被重新种植。我们还看到一个马厩,这给我们一些新鲜感。在共青森林公园的角落,我们在高地,还能看到围墙边的沟渠和围墙外的厂房和码头。
在滨江森林公园,我既走过别人经常走的大道,也走过别人不常走的边缘小道。我有看到围起来的种植园子,有看到在围墙边上自由活动的狍子,也发现围墙边上有一只鲜为人知的碉堡。
走着走着,脑袋瓜里有很多遐思:人是要一次性地探知公园的全部,还是这次走马观花,下一次、后一次再过来?(记者做采访以及科研工作者做研究也是这样,是一次性做深做透,下次不用重复进行,还是走马观花,下次再来?)
我有个“坏习惯”,我也相信很多人是这样的——到了一个大型的公园,走路或者乘电瓶车或者骑着四轮自行车逛了一圈后,就“点到为止”,没有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个公园。等到两三年后,突然想起来,再“故地重游”。
或者,去公园之前有“雄心壮志”;但是进入之后,走了一半,吃不消了,“见好就收”。
这就好比,有些人去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他们没有耐心整天在会场待着,于是中途离开,去干别的事情了。
在公园,也并非没有风险。比如,公园的角落在施工;再比如,在公园的角落,你看到脚下是一片土地,眼前是一条一米宽的小河,而再前面,是一个江堤,你想跳过去,到江堤;还有,有时候你正在放松心情,突然有一条狗冲过来。
但总的来说,到森林公园行走,能锻炼身体、松弛心情。这就像一种“仪式”,一种“隔板”,把长时间的“连轴转”隔断。
行走在村庄
我在写书;更具体地说,大体写完后,坐在电脑前修改。面对整屏幕的文字,我从头到尾阅读,我的思维跳动了起来。
眼前的电脑屏幕仿佛像一张卫星地图,地图的范围,是浦东西北角的一个地方。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个“碉堡达人”告诉我,那儿有20多个碉堡。他发给我一些照片,但是我很难想象出具体的场景,也不知道如何到碉堡跟前。
有一天,我开车到了那儿,把车停在村子外面的路边,骑着共享单车到村子里逛。一开始,我的右方是农田,左方是农村里的民居,其貌不扬。
左拐后,只见村庄里有一条主干的道路,充其量勉强能容纳两辆车会车。主干道路的一边是村子里的房子和门口的农田,另一边是原始的林子。路边有一块牌子,说在森林里不能烧火。我骑着车在村庄里转了一圈,一个碉堡都没有看到。我知道,我并不熟悉这个村庄。
后来,我又去了那儿。这次,我换了一个停车的地点。把车停下后,首先进入一片原始的林场,什么碉堡也没有看见。退出后,沿着河边的路行走,突然看到房子边上一个废弃的掩体。再走十多米,又看到一个。河对岸一个有些像老式别墅的房子门口,又有一个带有射击孔的掩体。
我自然地走到附近一条河边的路,在村庄里行走。结果,看到碉堡就像衣服上的纽扣那样排列。
在阳光下,走着走着,自己的身体感到很舒服。半天时间,我找到了18个废弃的碉堡或者掩体。再后来,我再一次过去,又找到几个碉堡,并不怎么费力。
有了这些经历,我也有了一些感想。
我在村庄走路或者开车、骑车之后,就发现现实的情况和原先的想象有很大的区别。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这样。任教之前我以为的情况,和自己经过亲身经历后感受到的情况相比,会有很大的区别。到外地做招生宣传之前想象的情况,和有了亲身经历的感觉,会有很大区别。所以,需要经历,需要体验,了解实际情况,加深认识。
回到家,我坐在电脑前打开电子地图,把路线再“复习”了一下,这样对当地的了解加深了,也有形象感。
但这带来一个问题:是否真的需要了解这个村庄长什么样呢?去村庄走路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怪人”。在市中心网红马路上漫步,我曾看到一个男的拿着手机架做直播。连他去厕所,都把手机放心地放在厕所门外的洗手台上。也有的退休人士声称在上海看过400多个碉堡。做这些事情,是需要告诉别人自己有崇高的目的吗?再比如,你在网上写博客,你是否需要向别人justify这么做的意义?
也许,很多事情都没有功利的目的,人也不需要向别人justify自己做事的意义;你想走路、想写博客,这都是你的自由。
只是,我感到,当去了森林公园,去了村庄走路之后,平面一样的地图在屏幕上仿佛“活”了。我既可以当导游带家人去走一条安全、有趣的、精简的(有挑选的)路,也增加了自己的阅历。这样,以后我可以绘声绘色地告诉别人:这地方我去过。
并且,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发生改变——森林公园会优化(比如建一些观景台);江边马路边的平房会拆迁;拆迁之后留下的平地会造房子。那时候,我还会有今日的记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