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本博主(马臻)原创,科学网首发。]
这个时候,很多刚进校的研究生奔波于实验楼,找导师、确定导师。
很多人怀着“读名校”“便于就业”的目的读研究生,但由于没有经历过读研这一过程,难免会误入歧途。
1.有些院系规定:研究生在入学后确定导师,在此之前,“私相授受”不能予以承认。其原因,在于一个导师只能收1-2名研究生,如果导师在学生入学之前过多承诺,那么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在进校后“落空”。但事实是,有的本校毕业的学生早早就确定了本校的导师,提前做课题,这就使得他们在发论文、评奖学金、完成学业乃至腾出时间找工作方面都处于有利地形。而一些“不知是计”的外校考进来的学生,不提前找导师,结果到了学校之后才发现很多导师都已经招到了研究生,自己只能找那些被“挑剩”的导师。我曾经在《大学生》杂志看到一位导师发的文章,说他指导研究生的秘诀是让已经确定跟他读研的本科生在大四期间就熟悉课题、看文献,这样学生一旦读研,就马上能上手。如果有些本科生在大四确定自己读研后,还没有读文献什么的,就已经慢了。
2.职业发展也是这样。我曾经对想跟我读研的学生说,最好在大四暑假打一份工,这样,简历上能够增加一条。但是该生没有做。事实上,很多研究生新生也没有做。要知道,读研期间,第一年需要上课,第一年的下学期需要开始做实验,研三需要找工作。无论是上课、做科研还是找工作,花的时间越多,得到的效果往往也越好。但要在三年时间内在上课、做科研、找工作都要取得好的进展非常困难。如果大四毕业后的暑假没有做过一份实习,那么学生就损失了一次经历,以后再要找实习机会就难一些——要确保学业取得进展,并且征得导师的同意;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很本专业关系不大的工作(比如学环境的想去做电商),也需要相关的实习。
3.做科研也是这样。有些学生进校后,“东张西望”,看看别的同学都在干什么。游玩城市当然没错,但是如果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活动,上课不好好听,干别的事,也没有及时投入科研课题,那么到头来可能为发不出论文、毕不了业焦急,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有甚者,抓不住读研的重点和主要矛盾,一味地“刷”英语六级成绩、考雅思、考证,科研也不及时开展,最终追悔莫及。将来面试时,用人单位不大关注你的绩点和英语六级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用人单位有这份工作,你能不能做?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特质、待人接物)?你是否有相关的实习经历?研究生如果还是沿袭本科那种“刷”绩点、考证的思维定势,不但对做科研构成影响,也会让人觉得“不对路”。好比说你在简历里写,你有驾照,那么用人单位HR就想:这有啥用?莫非你在应聘当出租车司机?
说了三个“陷阱”之后,我来说说具体有哪些注意事项或者建议。
1.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要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压力大,内卷也加剧了。
举个例子:十年前,我们把气体钢瓶接一根管子出来,就能做实验。而现在,不但需要钢瓶柜,还需要报警器。
再比如,几年前,一名学生发了几篇SCI论文,在学位论文的文章列表里一写,就能轻松通过盲审,但现在破“五唯”,即使你发了好几篇SCI论文,都不一定能通过盲审。
和要求越来越严格相对应的,就是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比如,学工人员总归希望学生多参加活动,但导师希望你把精力放在科研上。如果你参加活动,那么你的简历上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写,但万一影响了科研,导致论文发不出、毕不了业怎么办?反过来,如果你整天搞科研,以后因为没有实习经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作为老师,我们日常面临着很多选择和困惑。比如,如果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发展,那么你就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取得比别人更多的成果。但是你的家庭也需要你花时间。如果你忙于工作,那么你就疏忽了家庭。而如果你把更多时间放在家庭,那么这就会拖累工作。
这样的选择和困惑还有很多很多。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心理准备来面对压力和内卷。
2.知道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重要,做事情要明快、聪明,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说,不要沿着梯子爬上了墙,才发现梯子架错了地方。很多研究生一味地“刷”六级成绩、考证,就是梯子架错了地方。在找工作时,有一份相关的实习经历完胜英语六级考高分。我不是说学英语不重要,而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握好主要矛盾,而不能丢开了主要矛盾,去做一些对读研和就业关系不大的事情。研究生应该一边上课,一边做科研,抓紧把论文写出来,然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实习和找工作。
3.主动和导师沟通,多和导师沟通。
和导师沟通能节约你很多时间。做课题之前要和导师沟通,得到了阶段性的实验结果要和导师沟通,写出了论文要及时找老师修改论文,你外出活动也要向导师报备。有的课题组学生多,导师应接不暇,如果你不主动找导师,导师也不会主动找你。但如果这样的话,最终吃亏的是你自己。
如果你有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得和导师沟通,确保和导师商量出一套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争取导师能够认同你的行动。如果没有商量好的话,无论是学生偷偷跑出去实习,还是学生整天压抑地坐在实验室,都是不适合的。
最后,如果要加一个总结语的话,那么我想说:“既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又要做好自己眼前的小事,要学会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